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立夏时节民俗宜忌
信息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
发布时间:2016/1/19
1.立夏日宜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据载,立夏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且马匹、车旗一律朱红,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2.立夏日宜秤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的儿子阿斗交给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的面给阿斗称了善体重,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民间的风俗。 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称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称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习俗在古时的一些地区很兴盛却是无疑。从散存的 民俗资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两类。一类是在户外进行,悬秤于大树,大多是给老人、小孩称量,以验一年肥瘠;另一类则是在户内进行,悬秤于屋梁,由妇女互相称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倒似闺中游戏一一蔡云《吴觎》诗有证:“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 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3.立夏日宜玩斗蛋游戏 立夏日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数分钟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语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胀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4.立夏日忌坐门槛 立夏日有忌坐门槛的说法,特别是孩子。俗传立夏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且一年精神不振。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道:“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槛,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 如果孩童不小心坐到门槛了,就必须要坐满七根门槛,才可解除这种禁忌。 5.立夏日宜煮鼎边“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刷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鲜美可口。 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鼎边糊,它成为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离乡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异国他乡,一听到“鼎边糊”三字,就好像见到家乡的“倩影”。鼎边糊成为恋祖爱乡的风味小吃。 6.立夏日宜食“野夏饭” 立夏过后,农忙也要开始了,所以宜在立夏这天好好进补,以求整个夏天精神好,有力气劳作。 杭人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当日,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蚕豆、竹笋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厌胜而避灾祸。 7.立夏曰宜穿耳朵眼 旧时,民间多选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眼,说法是此日穿通的耳朵眼不容易长回去。穿耳朵眼时,妇女一般不事先说明,免得孩子护疼。而是预先准备好用火消过毒的绣花针,并把孩子哄到自己怀里吃鸡蛋,在孩子吃鸡蛋张口咬蛋时,一针快速穿过孩子的耳垂。还有的人家在此日为自己家的小猫穿耳朵眼、扎红头绳。 8.立夏日宜厌祟避蛇 立夏日云南民俗关注的是厌祟避蛇。清乾隆元年《云南通志》载,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值四月而言避蛇,与十二生肖巳属蛇有关联,地支纪月,三月为辰,四月为巳。立夏厌祟,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按照古代五行说,黑为水,红为火。这是希望通过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 同时,古人不仅日常用皂荚去污,还以皂英入药,认为它具有杀虫功能。将匕当作厌祟之物,也用来“除秽驱邪”。旧时五月有门悬皂荚风俗,皂荚状若刀形,称为“悬刀”,相传可以吓跑“鬼怪”。 清光绪年间云南《腾越州志》也说:“立夏日,插皂角枝、红花于户以厌胜,围灰墙脚以避蛇。”清代《浪穹县略志》记云南大理一带风俗:“立夏,插白杨于门,以灰洒房屋周围,名日‘灰城’,以避虺毒。”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的是,门前插白杨。 9.立夏日忌无雨 在河南、云南、贵州等地立夏日忌讳无雨,人们认为立夏无雨,天将大旱。有民谚说道“立夏不下,高田不耙”、“立夏无雨,碓头无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