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清明养生食疗
信息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
发布时间:2016/10/17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注:斗纲指在丁位)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又称“寒食节”、“踏青节”等,最初用来纪念割肉救主,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晋国大夫介子推。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时节雨纷纷”,随着清明的到来,气温继续升高,雨量增多,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同时。清明对于中医养生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时节,那么,在这处于季春的清明节。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一、精神调养 清明节气,天地清净光明,此时我们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心情舒畅开朗,心胸宽广,积极向上,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可以听音乐、钓鱼或春游等,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性情。 二、起居调养 清明表示已到季春,正是植物繁茂秀美,阳炽阴伏的时候,此时应该早卧早起,以养脏气。同时,由于降水增多,在这“雨纷纷”的节气湿气较重,容易感受湿邪,因此要注意防潮,切勿久处湿地以防感受湿邪,尤其是老人家,易出现关节疼痛等病症,更要做好保暖防湿的保健。 三、运动调养 清明节气宜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在早晨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选择太极拳、散步、八段锦等,增大运动强度,但仍要避免大汗淋漓,还可以在阳光明媚的时候与朋友一起郊游、踏青,在运动锻炼的同时,也可使心情愉快。 四、饮食调养 在饮食方面,由于此时肾气渐弱,心气渐起,木气正旺(注:肝属木,木气正旺是指正是肝气旺盛的时候),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少吃“发”物,如芋头、鹅等,可以多食枸杞叶、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同时,也可以结合食疗药膳进行调理,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简单的药膳食疗方。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枸杞瘦肉汤: 鲜枸杞叶300克,猪瘦肉150克,油、精盐、味精适量。鲜枸杞叶洗净,猪瘦肉洗净后切片。炒锅烧热,放入油,加入猪瘦肉片,翻炒片刻,加适量水,放入鲜枸杞叶,大火煮熟,加精盐、味精调味即成。有健脾养肝补肾的功效。 菊花枸杞粥: 鲜枸杞子100克(干品20克),菊花10克,粳米200克,猪肉末50克,豆豉汁、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将枸杞子拣洗干净备用。把粳米淘洗,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米粒开花,加入猪肉末、豆豉汁、枸杞子、菊花、精盐、味精、麻油,稍煮后便可食用。食时可调入红糖。有益肾养肝目的功效。 扁豆粟米饭: 粟米100克,扁豆50克,绵白糖适量。小米、扁豆淘洗干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米熟即可。食时可调入绵白糖。有养脾胃,益肾补虚的功效。 土豆山药粥: 土豆100克,鲜山药50克,粳米200克,白糖适量,桂花卤适量。将土豆削洗干净,切成大丁。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里,煮开后加入土豆丁,山药去皮,洗净,切碎,放入锅中,转用小火熬成粥,待粥将成时放入桂花卤、白糖即可。有健脾益肾的功效。 【中医故事·清明】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到了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而对于寒食节却很少人对它有所了解。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的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说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百姓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编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枝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在唐玄宗时代,当时朝廷曾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 (柳宗元《与许京兆书》) 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而今,清明节寒食仍然留存下来,但其意义已远不在于纪念,它还有深刻的养生学道理首先,时至清明,天气清净光明,正是肝气旺盛,阳炽阴伏的时候,此时容易与自然界相合而出现“气有余便是火” (注:语出自《丹溪心法》,是中医病因病理学术语。指阳气偏盛,呈现病理性的机能亢进,导致各种火症,如感燥热、心烦等症状)。同时,在过去一年的冬天因阳气潜伏、进补等使内有积热,亦易在此时出现积热上攻,因此,此时的寒食,有利于平调寒热,避免由于肝气旺,肝气升发太过而引起的不适。另外,在天气清净光明的清明节开展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插柳、拔河、远足等户外活动,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不但可以使心情愉快,而且有利于肝气的疏泄条达,使气血和调。推而广之,说明诸多民俗都与健康防病有关,入乡随俗有其深刻的意义。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缅怀死者的悲伤,又有到处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