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云集30多家百年老字号的豆豉巷名噪一时;到如今,佛山中医药传承已有400多年。如何挖掘传统优势,让中医药文化产业成为佛山一大品牌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昨日,佛山市政协十一届十次常委会举行,历经3个多月调研、七易其稿的《加快佛山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也在会上出炉。
调研报告认为,中医药在佛山文化基础深厚,发展大有可为,但仍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推动产业发展的路径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瓶颈,建议市政府一手抓好中医药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手抓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
开发佛山“王老吉”?
先摸清中医药文化资源“家底”
虽然佛山中医药历史悠久,但中医药文化的发掘和开发利用还远远不足。通过与文广新局、市卫计局、市旅游局等部门的座谈,调研组发现,佛山对全市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尚未摸清,对佛山古代医药学遗址、名医故居的考证与开发不足,与中医药生产、贸易、文化活动等相关的文物收集不全,对佛山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
其中,一些已经开发利用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也仅局限于浅表层次,规模较小,过于分散,品味不高,管理粗放,开发利用的整体效应不佳。
“其实这些文化资源正是可利用的产业资源,好像王老吉每年产值250亿元,比很多制药厂产值都大,这就是中医药的文化衍生品。我们应该在医药之外,多想想它的文化性。”昨日,市政协常委、佛山民间艺术社主任谢伟松的一句话引起很多共鸣。
谢伟松认为,中医药与西药不同,自身有着养生和生活属性,比如市民看中医、吃中药很多时候不是以治疗为主要目的。比如饮用凉茶、药酒等,常常是为了滋补、养生保健,所以佛山开发中医药产业更需要注重中医药的文化属性。“王老吉就是据上火喝凉茶的民俗传统开发的,佛山如果能开发几个王老吉一样的产品,就能找到独一无二的中医药路径。”
对此,报告建议由市文化部门牵头组织,发动各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摸清我市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家底”,做好保护工作。考证传统中医药地方民俗,广泛搜集佛药文献、民间验方、名老中医学术论著,整理知名企业与医院文化等。通过深度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原创思维,对有价值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中医药消费点在哪?
用文化旅游“串活”中医药资源
佛山要发展中医药,应该如何去触发新的消费点?
“中医药发展要靠文化旅游‘串’起来。”市政协副主席谭家驹认为,中医有没有用这个话题争论已久,在西医为主导的当今,中医药发展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路走,可能会很艰难,很容易“死掉”。所以当前去发展中医药,应该试图去跳过这个问题和框框。用文化旅游去将佛山散落的中医药资源串联起来,打通整个产业的脉络。
落地到佛山,调研报告建议,我市应把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名胜古迹、博物馆、中医药文化产业园、药膳食疗馆等资源整合起来,串连成线,开发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线路。特别是建设一个大型的中医药文化展示场所,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来展示悠久的历史文化。
文化园拟以佛山中医院为依托,将毗邻梁园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适安里古民居群进行活化利用,集传统中医药历史展示、文化传播、医疗保健、研发孵化、休闲养生、旅游观光、药膳饮食、康复养老、商业产销等功能于一体。
“祖庙片区已有岭南建筑、宗教文化、武术文化,如果再加入中医药文化园区,就形成了连片开发,相互呼应。相信建成后不仅对国内,对海外人士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市政协委员、农工党佛山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李薇说。
看中医能用医保吗?
煎药等特色项目未纳入报销范畴
其实,多年来我市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据统计,全市95.1%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设有中医科,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91%的卫生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还有民营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103间。
虽然中医诊疗覆盖率高,不过现行医保政策对中医保健、中医药疗法限制较严。
“以市中医院为例,职工医保人均定额标准为9200元,比同级西医医院低800元;居民医保人均定额标准为5100元,比同级西医医院低300元。”调研显示,在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中医院的单病种、普通病种的定额标准与同级西医院都是一致的。中药煎药等中医特色治疗项目在佛山并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畴。而广州、深圳和东莞都是纳入的。此外,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等项目不纳入门诊医保报销,康复理疗项目不纳入住院医保报销。
有委员认为,这种做法挫伤了中医医院为市民提供中医药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也致使对患者选择中医药为诊疗手段的吸引力不足。
对此,副市长王玲昨日在会上当场回应称,当前佛山职工和居民医保支付目录是以广东省标准为依据,明年,佛山筹资标准调整后将适当研究扩大医保支付目录。“中医药品价格低廉,调整可以重点向中医药服务项目和药品倾斜。”
值得留意的是,调研报告中还指出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领和政策扶持不足。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14个地市在市卫计局设立了中医科,佛山却没有。佛山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应先从设立专门负责部门开始,并制定一份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政策性文件,在财政投入、科技金融、产业准入、市场政策、土地供给、创业孵化等方面给予支持。
对此,王玲透露,在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的指引下,佛山正在制定“中医药强市”战略。未来将加强中医药强市建设的统筹规划,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发展支撑产业、推动文化和健康旅游,力争建立完善覆盖全市城乡,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领域的中医药服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