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问道国医】张琪:肾病是穷病、重病,我建议大家读读毛主席的矛盾论
张琪,首届国医大师
生于1922年,河北省乐亭县人,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肾病治疗大家。2009年被评为中国首届“国医大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顾问。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优秀指导老师。 精研肾病五十载,提出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治疗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益气滋阴凉血活血法治疗肾性血尿;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大方复治法治疗疑难病等的理论与经验。
摘要:和冠心病、糖尿病这些“富贵病”不同,肾病是“穷病”、重病,越是生活在寒冷潮湿、贫困劳累的人越可能患病。我推荐你们多读读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这些哲学思想有利于在复杂的疾病中分清主症和次症。“医者意也”,为医者必须思路广阔,善于分析病情,切中肯綮。
【院长在线获授权发表】
问道者 吕玉波(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 刘旭生(广东省中医院大肾科主任) 林启展(广东省中医院总院血透科主任、张琪弟子) 高燕翔(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医生、张琪弟子)
1.传承之道:培养有信仰、有本事的“铁杆中医”
吕玉波:张老,很感谢您2001年打破门户之见,不远千里来帮我们带徒,两个徒弟现在都脱颖而出,今年又帮我们带青年医生小高。这些年的交往中,您经常给我们历数黑龙江这个专家有什么特长、那个专家有什么绝活,让年轻弟子向他们学,这种大医胸怀和高风亮节令我们非常钦佩。这是年轻人最缺的、最需要补上的课。现在,中医传承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琪:我曾向王国强副部长建议,要大力加强中青年中医人才的培养。这批人年富力强,已有一定的基础,只要把这批中医培养好了,不仅能为中医事业培养一批中坚力量和骨干,防止出现断层,还能影响和带动下面的年轻医生,只要有了人才,中医事业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中医师带徒一定要尊重中医成才的规律,要培养像邓老所说的有信仰、有本事的“铁杆中医”。我从一开始带研究生,就没有让学生单纯去查阅文献和做动物实验,而是在加强学习经典理论的同时,培养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的能力,让学生随我出诊,抄方看病,一方面让学生亲眼目睹中医看病的疗效,增强学习中医的信心,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病例进行点评,迅速提高临床能力,在临床上能够独挡一面。现在,我最高兴的事就是听到徒弟们取得成绩、获得荣誉。
中西医学都是为病人服务的,只要对病人有利,都可以综合运用,不必拘泥于中西医学门户之争。我很支持广东省中医院的探索,在弘扬中医的基础上,融汇中西医之长,构建人类完美医学。
2.成才之道:侵华日军想取缔中医,别人劝我改行,我不干
林启展:您出身中医世家,不到40岁就成为“黑龙江省四大名医”之一,有什么秘诀?
张琪: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然后要读经典、做临床。
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河北省乐亭县的中医,从我6岁起爷爷每夜在油灯下教我读医书,我亲眼目睹他们治好许多疑难疾病,对中医有了热爱。青年时,侵华日军想取缔中医,学中医没出路,别人劝我改行,我不干,坚持去哈尔滨天育堂药店当学徒。没老师敢教,我就夜里起床偷偷对着医书琢磨先生的处方。冬天天冷,别的学徒攒些钱买毛毯盖,我把钱都买了医书。
中医的生命就在于临床疗效,如果脱离实践,空谈理论,中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如俗语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我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我特别重视临床实践。
3.学术之道:西医对肾病没办法,这是中医的突破口
刘旭生:张老,您是我国著名的肾病大家,带动提高了全国肾病学术和诊疗技术水平。肾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您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硬骨头”呢?
张琪:开始很简单,就是病人有需要,特别是要给穷人看病。因为和冠心病、糖尿病这些“富贵病”不同,肾病是“穷病”、重病,越是生活在寒冷潮湿、贫困劳累的人越可能患病。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黑龙江省医药研究所当内科研究室主任。原本想研究冠心病,但那时人们生活困难,一年下来才有4个病例,倒是收治了不少慢性肾炎患者。病人周身浮肿,颜面口唇发白,衰弱无力,病情反复发作,最后肾功能衰竭,因尿毒症而死。我看着真是焦急啊!
当时,西医对肾病没什么好办法。我想,这是中医发挥作用的“突破口”。1962年,我就和“西学中”的主治医师单翠华开始研究慢性肾炎的治疗。我们古方新用,摸索出治疗慢性肾炎“加味清心莲子饮”,1964年去重庆参加全国肾病学术会议,我作了大会发言“慢性肾小球肾炎证治”,得到岳美中等老中医的好评。
我开始的目标是把浮肿治好,之后是解决蛋白尿,后来着重改善“肾穿”的病理结果。依靠中药,不用透析,很多肾衰病人的肌酐水平能10年维持稳定,不会演变成尿毒症。已发展成尿毒症的,有的服用中药也能好转。
大兴安岭一名10多岁的男孩患肾衰尿毒症,又吐又泻,病情危急。我用鼻饲中药的办法,把他救了回来。现在男孩已从复旦大学毕业,几年前我去上海讲课,他和母亲还来看我。 $:page
4.临床之道:用不用“大方”,根据临床实际需要
林启展:张老,您擅长用“大方”治疗肾病等复杂疾病,多达20多味药,取得很好的疗效。用不用“大方”,在中医界一直有争议,您为什么敢于坚持?
张琪:用不用“大方”,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的。现在有些疾病的病因病机已不那么简单,比如尿毒症病机错综复杂,有虚有实,脾肾不足兼有湿热、痰浊、瘀血,不能单纯补或泻,要从多方着手,处方兼顾,这其实也是学术的发展。
除“大方复治法”,还要善用辩证法,如散敛合用、寒湿并用、消补兼施等法,在一个方中把两类作用相反的药物组在一起。我推荐你们多读读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这些哲学思想有利于在复杂的疾病中分清主症和次症。“医者意也”,为医者必须思路广阔,善于分析病情,切中肯綮。
5.大医之道: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含糊
吕玉波:张老,您性格随和,宽容待人,但为了中医事业,您多次奔走呼吁,和邓铁涛等著名老中医联名致信国家领导人,为中医争取政策和支持。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格精神,非常值得后辈学习。
张琪:呵呵,我性子比较平和,不和别人争什么,但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一生追求的命根,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含糊。
我这一辈子,90年来最高兴的一天,就是1953年听到传达毛主席对中医工作的指示,认为中医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功劳最大。之前几十年,中医受到太多的挫折和屈辱了,那天突然听到这个喜讯,我兴奋得一晚没睡觉。现在国家重视振兴中医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我们这些老中医很欣慰。中医药是中华优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医药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曾祖父曾教育我,行医当“淡利禄,精医术,视病人如亲人,不论贵贱贫富一视同仁”,我牢记一生,受用一生。
说到做人,我喜欢“求真”二字,要坚持实事求是。现在有些杂志写老中医的经验,把老师捧得天一样高,很不好。有的报道说,某种药对病治疗效果特别好,痊愈率特别高,一看就是假的。在《张琪临证经验荟要》自序中,我是这样写的:“书中所录,皆源于实践,确有疗效者,方敢书于笔端,医乃活人之道,予不自欺亦不欺人也。”这句话,与年轻医生共勉。
6.养生之道:乐观豁达,还跳老年迪斯科
高燕翔:张老,您今年90岁了,还耳聪目明,坚持出门诊。据我观察,您烟酒不沾,饭菜随意,不刻意进补,也不做专门疗养。到底有什么养生之道?
张琪:现代化生产、生活使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富贵病”高发,解决的办法不外三个方面:精神平衡、身体平衡、饮食平衡。
中医认为百病源于“七情六欲”,人的健康与精神面貌息息相关。老年人要做到乐观豁达、心安少欲,继续追求适合自身状况的志趣,做到有所寄托,大脑处于良好功能状态,这样才能心态平衡,增强免疫功能,不会受到疾病的侵害。
我每天都读书看报,学点新东西。中医博大精深,不能止步不前,还得往前进。现在还有很多疑难病,有时能从书上获得启发,病就能治了。
“生命在于运动”,人要加强运动锻炼,但要循序渐进。我天天坚持晨练,过去练“三浴功”(“三浴功”是流传在我国北方的一种健身功法,“三浴”指风浴、雨浴、光浴,取在户外锻炼,不避小风小雨之意),前几年还在楼下跳老年迪斯科,一跳就是一小时。运动后,能吃能睡。我还爱听京剧、音乐、看电影,累的时候,听一段京剧,看一段电视剧,立刻神清气爽,精力倍增。
饮食要有“节”,一是不过量,二是不嗜“膏粱厚味”,就是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要营养平衡,品种丰富、粗淡结合。我爱喝茶,茶可促进消化、清脑明目、利尿,帮助清除体内有害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
说到最后,其实在养生上不要有那么多的禁忌,不要给自己设置那么多条条框框,保持精神愉快,乐观豁达,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心平气和,顺其自然,怎么会不健康呢?
7.行医之道:不许嫌农村人脏,不许撒谎说不在家
张琪每周两次门诊,查一次病房。上午看不完,病人就想法加号,或者上门找、路上截,他总是微笑着来者不拒。老伴说:“这老头,成天就认病人。他立了条规矩,到家找看病,平民百姓、省委书记一样看待,不许嫌农村人脏,不许撒谎说不在家。”
张琪对病人极有耐心,看病时间很长。女儿张佩青说:“有的患者一股脑倾泻出来,一说病情就是十几分钟,但他从来不打断,总是认真听。”
有次医院组织全体职工春游,坐在车上的张琪看到一名慢性肾炎的老患者来了,立即下车请病人到诊室看病。为此他耽误了出游,有人为之遗憾,可他却高兴地说:“以病人之乐为己乐,这是一个医生最有意义的事,岂不远胜过野游之乐吗!”
8.创新之道:常在古方基础上加减化裁
张琪治法多尊汉代“医圣”张仲景,常在古方基础上加减化裁,创制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方剂。他研制的“宁神灵”,获得布鲁塞尔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救活了一个药厂。
庆安钢铁厂一名青年工人,在一次火灾中一氧化碳中毒,诊断为脑细胞坏死。病人四肢颤抖,神志呆滞,几乎成为废人。张琪开出第一个处方,以后不断调整,服药100多剂后,病人奇迹般恢复健康。 比利时人杰克·贝兰克不远万里从布鲁塞尔飞到哈尔滨,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步履蹒跚,张琪用中医药使他站稳了脚,直起了腰。回国后他迫不及待发来电报报喜:“虽然我已经61岁了,可是身体却像16岁少年一样充满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