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市县经验】中山市:如何构建中医治未病三级服务网
【摘要】 我市指定中山市中医院为全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指导各镇区整合本地体检和中医药资源,建设自己的中医治未病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打造体现中医文化特色的中医综合服务区,为辖区居民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指导等服务。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由我代表中山市卫生计生局将我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做简要介绍,我市主要经验是:
一、高度重视,扎实开展我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2007年中山市成立了中医药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卫生工作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建立了全市中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包括卫生、工商、发改、财政、物价等有关部门。联席会议明确要求各成员单位将我市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内容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省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粤中医〔2014〕15号)精神,我市从2014年9月开始实施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市卫生计生局局长亲自领导,全市各医疗单位一把手狠抓落实。
各单位将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任务,研究制定总体规划和工作方案,重点抓好“治未病”工作的实施,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试点,扎实推进。加大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研究及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研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价格政策,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
经过几年努力,我市建立了全市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全市所有镇区均建立了“治未病”中心(中山市是不带县的地级市);开展了中医养生文化旅游活动,建立了广东省首个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制作了36个技术项目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视频学习材料,通过建立广东省首个中医药科技服务网站进行远程教育;建成全市中医预防保健三级服务体系。
2014年我市获得全省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示范单位称号,并获得2014年中医药强省建设专项资金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示范单位建设项目经费200万元。
二、稳步推进,逐渐完善我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一)建设中医“治未病”三级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2008年中山市中医院被确定为广东省第一批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单位,近几年该院“治未病”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所以我市指定中山市中医院作为全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指导各镇区整合本地体检和中医药资源,建设自己的中医“治未病”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打造体现中医文化特色的中医综合服务区,为辖区居民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指导等服务。
我市2013年制定了《中山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每年下拨中医药财政专项经费330万元用于中山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将中医药工作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以建立中医“治未病”中心为抓手,巩固完善市镇村三级中医药网络体系,全面开展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及搭建全市基层中医预防保健体系等系列工作。
至2015年底,我市已经建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镇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全市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比例分别达到95%、100%、85%。
(二)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人员业务培训。
从事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我局要求中山市中医院、中山市中医药学会对全市从事中医服务保健服务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治未病”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养生保健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中医药特色的技术方法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
在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中山市中医院牵头录制了两批包含36个项目的中山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学习材料,建立广东省首个中医药科技服务网站,免费进行远程教育,要求各基层医务人员网上自学,按视频规范操作。经过培训,基层中医药服务进一步规范,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2013-2015年,我市借助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建设,对全市镇区医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中医骨干人才进行培训,采取讲座、培训班、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共举行了9次大型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1600多人,接收下级单位进修、实习人员近百人,接待参观学习3000多人次。
(三)建立居民中医特色健康状态信息库。
在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2013年8月开通了省内首家中医“治未病”网站,在网络平台开设健康教育专栏和网上交流平台。建立了中医“治未病”微信群及QQ群,利用综合手段,如电话咨询、电视、电台广播、互联网等进行健康促进和干预管理。
依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整合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信息、中西医门诊就诊信息、疾病随访管理信息、妇女儿童保健信息,打造独具特色的信息服务网络,为城乡居民建立中医特色的、动态全程的健康状态信息库。
各镇区为居民进行体质辨识,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质状况做出健康评估,根据不同体质辨识结果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中医药保健指导。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现状,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在儿童0-3岁各月龄阶段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至2015年底:全市65岁以上中医药健康管理人数84271人,覆盖率47%(全市65岁以上常住人口数17.93万);全市0-3岁中医药健康管理人数41104人,覆盖率38%(全市0-3岁儿童数10.75万)。
以上是我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情况,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我市将再接再厉,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加快完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的独特作用,为提高我市居民健康水平服务作出更大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