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自信!传承!发展!中医药迈入新时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回顾2017年,随着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这张写有“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考卷已经展开。为此,人民网·人民健康特别推出“健康中国·民生答卷”系列报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示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今天的报道为“中医药篇”。 过去这一年,你是否感到在家门口看中医越来越方便?民间中医想开个诊所再也不用等待长时间的审批了,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养生运动越来越流行,身边多了看养生书、喝养生茶的朋友,孩子甚至有了中医药读本?各种中医药健康休闲产业园、养老养生机构、中医药健康旅游如雨后春笋?没错,这就是中医药“滋润”到老百姓生活中的现实图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2017年是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重要一年,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出台、“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在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下,中医药正在迈向一个更加宽广、影响力更深远的舞台!
一“法”两“翼”为中医药发展保驾护航
2017年7月,酝酿了3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国医国粹有了国法的保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色的综合性法律,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随后,两个配套文件《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并实施。 以往,在广东省惠州市开办一家中医诊所可能需要数月甚至半年,甚至两三年的时间,改行备案制后,只要材料齐全且符合备案要求的均予以备案,并当场发放《中医诊所备案证》,当日便可施诊。目前,已有21个省份备案了129个中医诊所。中医诊所实施备案管理,流程简化、审批时间缩短,让社会办中医的政策环境更宽松,增加了中医服务市场的供给! 同样的,中医医师资格审核的放开,使得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和经多年实践而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中医医师的执业行为合法化,不仅使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更强,也使中医医师更能发挥自身能力为患者服务,使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面更广。”中医药专家、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处处长高庆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政策支持无疑给有真才实学的民间中医“松了绑”。 为了让中医药法的核心要义入脑入心,中医药界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仅省级层面开展的培训就达80多次、培训1.8万余人次。中医药法开始在各地因地制宜、落地开花。
全面融入医改大局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摸得着
家住上海市闵行区的刘奶奶,已经是80岁高龄,她所在的社区卫生中心的签约家庭医生,除了专业的诊疗,现在还能提供中医服务。日常生活中,中医会不定期上门教给居民体质辨识、药膳茶饮、养生保健等中医保健知识。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方面表示,家庭医生将中西医融合,注重调养与“治未病”,为民众的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已有万余名全科医生参加了中医基础知识、理论、技能培训。 2017年,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加凸显。截至2017年9月,中医类医院诊疗量为4.38亿人次,占全国医院总诊疗量的17.5%;中医类医院出院人数为2037.7万人次,占全国医院总出院人数的15.0%。老百姓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上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通过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2017年我国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国有67%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中医馆,总数超过3万个。社会办中医,截至2017年9月中医类诊所已达4.58万个。 除了中医家庭医生,中医药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等方面已经全面融入医改大局。
创新让中医药“活”起来 重大疾病防治屡立战功
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6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屠呦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她发现的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消灭疟疾的“首要疗法”,几十年里,已经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更加协同、高效、开放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解决一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一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以23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主体的临床科研体系建设,实施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着力构建临床大宗常用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大品种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2017年,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优势凸显。在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上,中医药以祛除邪气为第一要务,运用治疗温病的经典处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加减方药,展开救治。多地都制定了中医药预防方案和中医诊疗方案,为当地人民提供参考药方。中西医联手合力,有效地阻击了传染疫情。 过去一年,我们服用的每一颗药、每一粒胶囊的背后,都是无数药企和研发人员以匠心传承并创新中医药产业,推动中医现代化、标准化的足迹;我们看到的中医养生科普都是专家学者们将中医药典籍中的字字珠玑呕心转化为百姓日常养生工具的实践。
从国医大师到民间高手 中医养生文化扎根基层
2017年,我国评选表彰了30名国医大师和100名全国名中医。启动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推进第六批师承以及中医、中药、中医护理等人才项目。6所中医药院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一些城市将中医药文化课程送入中小学、将“每千人中医人才配比”列入“十三五规划”。这些举措使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医药教育改革成效显现。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北京将继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100%的社区全科医生、护士掌握3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100%的签约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北京市每千常住人口中医类别医师数不低于0.77人。 中医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我们需要国医大师,需要科技创新人物,更需要大量接地气的基层中医人。这一年,我们看到,民间出现了大批中医爱好者、经方爱好者。他们在推动着中医药的普及和应用,他们在指导着我们如何用中医来防病健身。
“中医药+”业态层出不穷 医养结合“济”民生
“中间是一个活动中心,旁边是康养大楼,后面是公寓,我们规划的这个‘医养结合’康养中心,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于一体,到时候有需求的老人可以来我们医院养老了。”四川省内江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罗文斌拿着康养中心规划图,描绘着医院的未来发展蓝图。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医药“医养结合”项目,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养结合中的作用,引导疗养机构提供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疗养服务。 2017年3月,国家卫计委等13部门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大力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要求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务。这一年,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名单公布,第一批13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开始建设……中医药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互联网+”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除了康养中心模式,许多地方开始试水“中医药文化养生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利用当地旅游特色,发掘当地中医药种植产业,将生态人文景观、医药保健、文化产业园、中医民俗客栈、中医药养生产品销售等与中医药养生相融合,打造出诸如中医药文化特色小镇、中医旅游点、养生节等具有中医元素的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深味文化的同时,多关注自身的健康,了解更多的中医药知识,让养生保健慢慢融入到人们的休闲之中。 今天,在“中医药+”背后,还有无数的可能等待我们去开拓……中医药已经从一种防病治病的手段变成一个巨大的民生资源宝库。
借力“一带一路”走出去
中医药擦亮中国名片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共同见证中国政府和世卫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出席中国向世卫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这个浑身布满穴位的铜人雕塑,顿时吸引了世界目光。 习近平主席在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上的致辞中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中国期待世界卫生组织为推动传统医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 根据《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中医药医疗与养生保健的价值被沿线民众广泛认可,更多沿线国家承认中医药的法律地位,中医药与沿线合作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 作为中国的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执行省份,2017年,甘肃海外中医机构诊疗人次数达13681人次,对境外158名医师进行中医培训。累计海外注册中成药96个品种,出口中药材金额3020万元人民币。目前,有来自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丝路沿线国家的60名留学生在甘攻读中医本科学历,7名留学生读中医硕士学历。此外,还有来自俄罗斯、乌克兰、法国的123名中医爱好者在甘进修中医。 目前,我国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88个中医药对外合作协议,布局建设32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成为卫生与健康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新亮点。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中国—中东欧卫生部长论坛的重要议题。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ISO/TC249正式命名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已颁布2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参与14个中外自贸区谈判,中医药服务贸易连年增长。中医关怀计划列入惠侨工程,走进11个国家,惠及万余侨胞。
2018年未来答卷更美好
1月15日,201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对做好2018年中医药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中医药发展战略。 二是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在持续统筹推进上下功夫。 三是通过纵深推进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深化中医药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深化中医药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健全中医药“走出去”行稳致远的机制,充分激发中医药的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改革。 四是在建高地、筑网底、拓空间、促协调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建优扶强110个中医医疗和科研高地,布局建设一批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提升和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能力和优势。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夯实中医药发展根基,让人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加快完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做好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积极参与健康扶贫工程,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等。要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行动计划,走出中医药协同发展的新路子;要着眼于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找准中医药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缩小中医药发展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 2018年,中医药将步入重大历史机遇最为集中的新时期,步入“五种资源”最能有效释放和振兴发展最为有利的新时期。我们相信,中医药事业必将迎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