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在非洲大地播撒中医种子有人尊称他是一张移动的“中国名片”;有人戏称他是倔强的“援非专业户”,他曾参加中国第18、19、21批援突尼斯医疗队,2017年11月,他第4次踏上了援非征程,穿着胸前印有中国国旗的白大褂,施展中医技法,弘扬中医药文化,帮助患者康复。他就是江西省上饶市卫生学校中医针灸科主任医师、中国第13批援乍得医疗队成员曾士林。
中医药技术的传播者
中乍友谊医院针灸科是该院较为繁忙的科室之一,曾士林则是科里唯一的针灸医师。每天都有许多当地患者在他的银针之下康复,这让当地人民对中医针灸有了更多认识。
Akata(阿卡塔)是一位典型的乍得小伙,身材高大、热情友善。可一场中风,让他差点丢了性命。尽管得到了有效医治,但他左侧肢体却留下了活动障碍的后遗症,不能行走,食宿不能自理。在辗转多家医院后,他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求助于中国医疗队。曾士林热心接待了他,经过详细体检,他告诉Akata:“针灸能助你康复,但是效果会慢一些,要有耐心。”在得到患者家属的认可后,曾士林给患者制订了头皮针、体针、电针与推拿结合的治疗方案。经过第一个疗程治疗,患者的肢体活动开始好转。3个疗程下来,Akata能独立行走了!
曾有一天,科里年轻医师Adame(阿达梅)问曾士林:“医生,这些银针里加了什么药吗?为什么有那么神奇的效果?”“当然有啊,这里面加了我们中国五千年的中医药文化。” 曾士林笑着回答。由于曾士林的机智幽默,非洲医师们对中医针灸产生了浓厚兴趣。如今,他们已熟知了一些常用穴位,并能单独应用这些穴位治疗一些疾病。
穿着白大褂的“外交官”
一个诊箱、一身白衣、数枚银针,在环境恶劣的乍得,曾士林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的同时,他不忘传播友谊、维护中国形象。
由于乍得财政困难,全国大量公职人员曾经一度发不出工资。针灸科也存在不少困难同事,上午不到10点,他们便集体抱怨:“肚子饿得痛。”曾士林看到这一幕十分同情,于是他每天都抽空买些面包,在上班前分发给同事们。因为友善,中国医疗队往往被冠以“热心肠”的标签。
除了医院日常诊疗工作外,曾士林还经常为乍得政府高层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乍得邮政和通讯新技术部长Alinqué(阿林克)患有严重的坐骨神经痛,每当工作劳累后便腰腿疼痛难忍。在中国驻乍得大使馆介绍下,她找到了曾士林。经过多次上门治疗,她的腰腿痛很快就得到了有效缓解。万分欣喜的同时,Alinqué将曾士林推荐给了她83岁患有脊柱关节病的父亲。当她父亲看到曾士林白大褂上的中国国旗时,他竖起大拇指说:“你太棒了,你就是穿着白大褂的外交官!”
中医药文化的耕耘人
6年援非生活,种植蔬菜成了曾士林的一大特长。每次出国前,曾士林都要带一大包蔬菜种子,为的是给医疗队种出可口又营养的蔬菜。
每天完成医疗工作后,曾士林都不忘奔向菜园,辛勤垦地、浇水、施肥。在曾士林带领下,医疗队队员们也纷纷动手到农村拉牛羊粪肥料。在大家精心打理下,菜园从原来的二分地扩展成现在的一亩地,俨然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能把家乡菜带到非洲,不仅满足了我的思乡情,更是寓意咱们中医的种子能在这异国他乡开花结果,生生不息。”年近花甲的曾士林说。
2017年11月是曾士林第4次援非,也是他踏上非洲这片热土的第7个年头。6年多来,他在非洲共为2万余人进行针灸治疗,把辛勤汗水洒向了非洲大地,成了非洲人民心中的“中医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