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循经刮痧:老技术有了新准绳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反对刮痧的声音。“刮痧就是毛细血管破裂”“刮痧是伪科学”等言论一度将刮痧推上风口浪尖。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陕西中医药大学等5家单位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试图做出一些改变。他们认为,刮痧疗法应在刮痧器具和临床操作中充分体现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中医刮痧的临床疗效,才能打消民众对于刮痧的质疑。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刮痧循经理论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标准体系制定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循经刮痧”创新理论体系
痧是什么?“百病皆痧”正确吗?不同工具对于刮痧疗效有什么影响?过去,对于刮痧的研究比较零散,往往局限于一些表面部位或单一穴位。这些问题长期没有统一的答案,导致刮痧技术难登大雅之堂。而要想说清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理论体系。
研究团队跑了18家图书馆,整理了古代61本刮痧典籍,校勘了22本痧证代表性专著,对其源流、定义、范畴、方法等进行了系统归纳和考证,在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循经刮痧理论体系。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杨金生介绍,与传统刮痧不同,循经刮痧理论是以中医“穴–经–部”理论为依据,在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循经刮痧更强调“循经辨证施刮”和“循经走穴”的刮痧操作技法,针对每个病证特点,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闫平慧说,项目围绕着“刮什么地方、刮到什么程度、多长时间刮一次”等问题展开基础研究和临床验证,不仅规范了刮痧相关的名词术语,深入阐释了“痧”“刮痧”及“吊脚痧”“绞肠痧”等72种痧证术语内涵,还归纳了痧证“刮、放、药”等方面的辨证应用原则。
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创新,让研究团队颇感欣慰。闫平慧认为,理论的创建填补了中医刮痧古籍整理和刮痧理论研究的空白,为 “内病外治”刮痧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
科学刮痧标准说话
作为与针灸、按摩、拔罐并列的中医外治疗法,刮痧是中医保健的重要手段。很多浴池、美容院、私人养生馆都能提供这项服务,似乎人人都会刮痧,人人都能接受刮痧治疗。
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百姓选择刮痧的场所竟是居民楼里的美容按摩店。在他们眼里,这件看似简单的保健工作,并不需要兴师动众跑医院,更有人笑称“楼下搓脚大妈都会刮痧。”因此,由于刮痧导致不适或病情加重的新闻屡见报端。
“事实上,作为一种技术,刮痧也有注意事项和禁忌”, 闫平慧说,从业者没有掌握这些注意事项,是不安全的。
要改变民众的观念,关键在于确立标准。刮痧作为一种中医适宜技术,在力度、速度、方向、补泻手法等方面都有讲究,不是“出痧越多,效果越好”。
因此,这项研究首次创建了多层次刮痧技术标准体系,明确了操作的循经、出痧、间隔等关键问题,并规范了 “角刮法”“挑痧法”等29种刮痧手法。
在研究期间,团队先后参与制定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刮痧》国家标准、《保健刮痧师》《中医刮痧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保健刮痧》行业标准和ISO/TC249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刮痧器具”国际标准等5项标准。
为了准确表达出刮痧的内涵,在研究团队的努力下,刮痧国际标准的名称最终被确定为“Gua Sha instruments”。这个名称也成了首个以中文拼音命名的中医药国际标准。
研究人员还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痧”生物学变化的定性、定量研究,初步揭示“痧”的规律。通过比较出痧与不出痧、常规刮痧与循经刮痧的疗效差异,明确刮拭部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证实“循经刮痧”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闫平慧认为,标准的建立,不仅能杜绝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而且能对整个行业形成约束。更有意义的是,它为刮痧走向国际提供了一种通行的规则。
应用推广走向大众
研究成果需要转化和推广才有生命力。
“目前,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状况很不理想,总体转化率偏低,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获得鉴定或发表论文后就束之高阁,既没有得到行业的共识,也没有被推广利用。”杨金生说。
刮痧不仅是一种中医技术,更是一种健康产业。秉承这种共识,多年来,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拓宽刮痧医疗与健康服务领域,促进刮痧相关产业发展。
可喜的是,经过多年普及推广,循经刮痧的应用范围已大大扩展,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在妇幼保健系统、基层社区中展开了一系列系统的培训,使上万名医务人员掌握了刮痧标准技术。
目前,刮痧技术在医疗机构基本上得到了普遍应用,除治疗临床上常见的近400种病症外,还延伸到养颜、减肥等保健领域。
为了更好地规范刮痧保健服务,研究团队还创造性地将中医刮痧技能转化为职业劳动工种,推动保健刮痧列入2015版国家职业大典目录。目录对刮痧保健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出规定。
在培养刮痧职业人才方面,研究团队也不遗余力。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该项目累计培训了30余万人次,其中约有10万人获得了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 “保健刮痧师”和“中医刮痧师”资格技能证书。
在刮痧器具上,研究团队大胆创新。从外观设计、温度感知等方面对传统刮痧板进行改造,同时也研制了“刮痧润肤油”“刮痧润肤乳”以及“砭贴”系列产品,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让刮痧拥有了崭新的面貌,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