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广州越秀:建设中医药强区,底气何在?翻腕、旋转……岭南飞针第三代传人秦敏正在给患者施针。工作日的下午,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四楼,不少患者正在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敏传承工作室门口排队等候。
近年来越秀区全面落实关于建设中医药强区的精神,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目标为指引,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中医药服务社区的氛围。
强基层建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重科普多宣传,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加强机制探索,构建中医药管理体系……作为医疗强区,越秀区以建设中医药强区为抓手,助力打造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加速构建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
强基层建网络:18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均提供中医服务
工作日上午,越秀南路的越秀区骨伤康复医院中药室门口又开始排队,不少患者和家属在等待取药、敷药。“我扭过两次腰,这个药的效果很好。”白领马女士表示,每次都是到医院敷药,因为自己带回家不能保证效果。
“这里的扭腰治疗最厉害,平时一点小问题我就在社区看了。”患者张阿姨一直都看中医,平时就在社区卫生中心拿药。
如今在越秀基层,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服务。全区18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按标准建成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设置有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能够运用6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人次数为218.09万人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满意率达到了85%以上。对于常住人口116.11万人的区域来说,这一数据既是中医服务能力的体现,也是市民对中医的认可度体现。
越秀区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辖内医疗资源丰富,中医资源尤其丰富。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01家,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同时,拥有市正骨医院、区中医院、区骨伤康复医院3家区属中医医院,以及区妇幼保健院、区儿童医院、区口腔医院等共6家公立医院;共有社会办中医类别医疗机构57家。此外,辖区内还有省中医院、省中医院二沙分院、省第二中医院3家三甲中医医院,辖区内中医医疗机构病床数2824张,每万人口平均中医病床数24.32张。
得益于良好的基础,2009年,越秀区被命名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2019年通过了国家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复审。
为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中医药多元化需求。越秀区构建了以区中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区妇幼保健院为辅助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网络。搭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平台,指导中医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治未病”科室建设,配备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和诊疗设备,真正实现“未病先防”,群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针对重点人群,开展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为老年人建立中医专档,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建立以区妇幼保健院为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的中医儿童保健干预管理模式,在儿童进行常规体检的过程中加入儿童中医体质辨识、中医饮食起居指导和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指导等中医保健干预内容。
仅2019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提供健康管理服务68141人次,为0-36个月儿童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20180人次。一串串数字,带来的是人民群众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
重科普多宣传:中医药健康文化走进大街小巷
新会橙皮、化州橘红、湛江高良姜……走在大沙头路,可偶遇一家博物馆。作为首家社区中草药博物馆,它位于密集的居民社区,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巷子里的博物馆”。
走入馆内,迎面而来的是广州人最熟悉的“汤煲”铜像;环顾四周,各种各样关于中医和养生的标本及介绍让人目不暇接。共设置了广府本草历史文化展示区、本草养生区、科普区、体验区及百草园五个功能区。广府本草博物馆馆长李少勤介绍,共收藏药物标本300余种,医药古书500余册,相关器具100余种。
早在2017年初,广府本草博物馆就正式对外开放。为公众免费提供本草文化展示、养生知识推广、本草实物及图文介绍、青少年科普、药膳汤膳养生茶体验、保健类书籍及本草药典借阅。
3楼的展区设立了“广府本草学堂”,再现了传统药房场景,陈列中草药制作、售卖的器具和各式药材成品。李少勤介绍,学堂还将结合二十四节气定期向市民开授中草药养生知识讲座、培训。五楼的百草堂,更是把各种中草药都搬进屋子里。千斤拔、何首乌、巴戟天、肉桂等常见中草药材都可见。
放眼全市,无论是中医诊疗人才,还是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才,越秀区都是独树一帜。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浓厚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氛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广府本草博物馆只是一个缩影,中医药健康文化已经走进大街小巷,也走进了越秀普通市民的生活。
去年的广州亚洲美食节越秀分论坛现场,越秀区就举办了“时尚饮食,健康养生”讲座活动。活动邀请了越秀区中医医院院长陈国成进行演讲,他不仅以中医典籍的养生内容为依据,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重点讲解了如何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养生保健知识;而且还根据岭南地区的特色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现场教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烹调美食,达到美食与人体阴阳平衡。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热情高涨。
2019年7月1日前后,越秀区还组织各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健康文化主题活动。广州市正骨医院举办“服务百姓健康活动”——肩周炎非药物治疗义诊咨询活动。越秀区中医医院举行“关爱健康,关注糖尿病”为主题的大型中医药健康咨询及义诊活动。越秀区第二中医医院举行以“中医药健康你我他”为主题的义诊活动。
现场,医生一方面耐心细致地解答就诊居民的问题,一方面通过派发健康宣传资料的形式,积极向群众普及中医健康保健知识。
除了科普,越秀区不断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推进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越秀区鼓励对区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早在2017年,省名中医、市正骨医院院长黄崇博就成立了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霍力为、庾伟中为学术继承人;区中医医院建立起以市名中医黄仕沛、区名中医陈国成为指导老师,潘林平等为学术继承人的中医师承队伍,并在2018年设置了以市名中医黄仕沛教授为核心的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街社卫中心蛇串疮中医特色治疗获省、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按规定开展传承活动。
建体制抓科研:中医院内制剂扬名粤港澳大湾区
千百年来,岭南人用开拓创新的方式,实现了传统中医药的继往开来,形成独树一帜的岭南医学流派。
在广州越秀,每年有200多万人次向中医这块“金字招牌”寻求健康诊疗服务,看中医已成为了市民的一种习惯。
如今,全区中医药氛围浓厚,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高。为扩大服务范围,越秀区制定《关于印发越秀区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组建中医医联体,助力分级诊疗,多渠道探索建立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工作机制,方便群众就医。
广东省中医院—越秀区中医医疗联合体由8家中医特色突出的医疗机构组成医疗联合体,形成三级医疗网。医联体单位包括三级医院1家(广东省中医院)、二级医院3家(广州市正骨医院、越秀区中医医院、越秀区第二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越秀区光塔街卫生服务中心、越秀区白云街卫生服务中心、越秀区大塘街卫生服务中心、越秀区人民街卫生服务中心)。
以医联体为平台,医院将以专科协作为主体、以技术协作为重点、以人才协作为突破口、以管理培训为载体,助力越秀区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下移医疗卫生工作重心。
一方面优势资源向下延伸,通过医联体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下移。另一方面,抓科研打造高地,越秀区通过中医特色专科、重点专科、中医馆以及名中医工作室建设中医药诊疗高地。
目前,越秀区正积极推进越秀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广州市正骨医院(以下简称“正骨医院”)骨伤科2个广州市中医重点专科(2020-2022)建设,推进广州市正骨医院正骨科作为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确保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体制机制建设和科研攻关交出了耀眼的成绩单。如广州市正骨医院近十年获得省级科研立项27项,市级科研20项,区科技局30项。医院为基层医院和港澳台地区的多家公立、私人医院培训了众多的中医骨伤科专业医师。
正因为科研成果突出,广州市正骨医院不仅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医院,还是香港针灸学会、香港筋经学院的教学基地,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专科生的教学实习任务。
行销国内外的“701跌打镇痛膏”正是正骨医院献方研制。目前,正骨医院自行研制生产的“无名异活络油”“万应理伤膏”“双香贴膏”“石膏软膏”“续骨油”“续骨酒”“骨棱外洗颗粒”“万通外洗颗粒”等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深受患者的欢迎。
“以前的经验方都通过手工制作,比较粗糙,有的还需要蒸煮等长时间制作。”广州市正骨医院副院长庾伟中介绍,制剂室经过研究,制作了很多方便患者携带和敷用的制剂。如以前的外敷药保存麻烦,用起来不方便,现在制作成膏剂后方便患者自己贴上去,而且保存时间比较长,不影响疗效。
然而,虽然这些院内制剂已经达到质量标准,也证实疗效显著,但仍然不能对外售卖。“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院内制剂只能院内使用。单靠一个医院不能完成科研成果的转化,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很重要。”他建议,医院提供经验方,政府搭建平台才能促进成果转化实现市场化。
事实上,中医药市场化是一套系统工程。只有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企业保持良好互动,打通创新链条,释放技术创新的活力,才能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
搭平台强产业:广东省2000个院内制剂有望“转正”
不只是正骨医院,越秀区骨伤康复医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有很多经临床验证、疗效很好的中药制剂,但是因为没有获批,所以只能内部使用。”广州市越秀区骨伤康复医院院长黄熙谋道出了中医药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果全国的院内制剂能得到认可,中医药发展将取得长足进步。作为医疗资源聚集的核心区,如何将医疗优势、科研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基于现实的需要,越秀积极作为。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加快构建“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为契机,越秀区正系统建设完整的产—学—研—医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医药产业高地。
6月19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服务平台落户越秀区中旅健康产业园。广州市大湾区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中心与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中医医院、广州瑞昂门诊有限公司、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以及四川金岁方药业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依托这一平台,广东2000个中医药院内制剂有望“转正”。
搭建平台,能更好促进成果转化。平台的成立意味着广东省在探索中医药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广州市健康产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大湾区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吴育雄介绍,广东省有丰富的中药院内制剂资源,初步统计传统中药制剂品种文号就有近2000个,目前约有70所医院在生产。如果对“院内制剂”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推动其获得国药准字号,可为广州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按照设想,平台将很快具有反哺越秀区医疗建设的能力。据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服务平台相关人员介绍,平台广泛采用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需要大量真实有效,并有深度随访的临床案例,而这些要求在三甲医院等大型医疗场所难以实现,所以平台将与广州市数万家社区诊所展开合作,协同研究,以保证快速而又低成本地收集到反馈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将开放全科医生系统,为基层医疗工作者提供包括临床决策、临床实践、国内外病例知识库等智力支持。大量的基层医疗工作者可通过参与研究提高诊疗能力和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等级医院的医生积极投身于中药新药研发,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越秀区副区长陈烯透露,越秀区政府计划建设“真实世界数据和技术拓展中心”(数据中心和人才中心)和院内制剂试验及生产基地,为院内制剂扩大生产提供场地。同时,还将设立产业基金,支持中药院内制剂加速开发。
以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为抓手,在推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同时,越秀区也致力于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地。
事实上不只是中医药院内制剂,越秀区还有很多临床医疗资源和成果。但是由于临床医生都在救死扶伤一线,没有时间将成果转化。
如果说真实世界是促成院内制剂转换,那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技术转化中心则将助力中医药腾飞。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技术转化中心揭牌,首批5位特聘专家和6个机构已正式入驻。包括大湾区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中心在内的六家企业获得首批入驻金钥匙,标志着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技术转化中心已正式起航。未来,这六家机构将分别为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不同方面的服务。
除了入驻公司,越秀区还为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强大的金融助力,促成了两项科技金融战略协议,科技金融总授信金额为100亿元。
“这些临床的成果,不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东西,它具备在临床使用的必要和必须性,比科研机构研发出来的成果更有优势的地方。”越秀区黄花岗科技园党工委书记雷金源介绍,转化中心将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本配套,通过全流程服务把医疗机构的成果和技术变成产品、实现市场化,能更好地服务医院和病人。
事实上,平台不止面向越秀,而是放眼大湾区,面向全国,助力优质项目转换和服务。“一种新药就是一家上市公司,“在吴育雄看来,药品产业化带来的经济收益和税收,也将极大促进地方发展。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越秀区正不断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焕发勃然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