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泄泻,很有可能是肾虚
信息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
发布时间:2016/6/2
泄泻亦称“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是脾胃运化失常、元气不足,或脾肾虚衰所致。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本症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可概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前者是指腹泻呈急性发病,历时短暂,而后者一般是指腹泻超过2个月者。 泄泻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急性泄泻,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或暑湿热邪,客于肠胃,脾受湿困,邪滞交阻,气机不利,肠胃运化及传导功能失常,以致清浊不分,水谷夹杂而下,发生泄泻。发病势急,病程短,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小便减少。兼见大便清稀,水谷相混,肠鸣胀痛,口不渴,身寒喜温,舌淡,苔白滑,脉迟者,为感受寒湿之邪;便稀有黏液,肛门灼热,腹痛,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为感受湿热之邪;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伴有未消化的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者,为饮食停滞。 慢性泄泻,由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或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渴;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发病势缓,病程较长,多由急性泄泻演变而来,便泻次数较少。兼见大便溏薄,腹胀肠鸣,面色萎黄,神疲肢软,舌淡苔薄,脉细弱者,为脾虚;嗳气食少,腹痛泄泻与情志有关,伴有胸胁胀闷,舌淡红,脉弦者,为肝郁;黎明之前腹中微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为肾虚。 泄泻患者要加强平时生活的调理,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等。泄泻病人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宜吃甜、冷、肥腻的食物。某些食物进食后会引起泄泻者,应忌食。慢性泄泻病人,应加强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还要对肾脏进行调理和滋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