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夏至养生食疗
信息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
发布时间:2016/10/19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达到黄经90°,为“夏至”节气。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候。夏至节气一般在农历五月(又名“午月”),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月份;夏至的卦象正值姤卦,姤者,遇也,以柔遇刚之象也。姤卦卦体上面五个阳爻,下面一个阴爻,五阳而遇一阴,表明阳气增长至极致,阴气开始增长。“至者.极也”,夏至时节阳气已增长到极致,“重阳必阴”,此时一阴潜生,所谓“夏至一阴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此时,我们养生保健既要保护阳气,也要顺应阳盛于外、阴伏于内的特点,着眼于一个“长”字,使阴阳两气相顺接,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一、精神调养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至时节精神调养关键要做到“心静”,保持心境平静,做到精神饱满,神清气和,心胸开阔,豁达乐观,顺应自然界阴阳气交接的变化。 二、起居调养 进入夏至,就是盛夏了,这时,仍应遵循自然界夏季阳多阴少的规律,宜夜卧早起,但并不是说可以熬夜,尤其是夏至前后,更应注意睡眠,睡好“子午觉”。因为子时与午时是一天中阴阳相互交接的时刻,故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一天中阴阳气的顺接,以顺应夏至阴阳气相接的自然规律。“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过后,意味着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天——“三伏天”(注: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从夏至后第3个一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就要来临了。夏至时节天气炎热,室外工作时避免长时间在烈日底下劳作,要加强防护,预防中暑。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出汗后不要立即吹冷风,要适当补充水分,但不适宜饮冷饮,也不宜立即洗冷水澡,因为此时阳气在外,伏阴在内,内里脏腑阳气空虚,腠理开泄(皮肤纹理开放),容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损伤阳气。同时,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三、运动调养 夏至时节,应选择早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体育锻炼,可选择在河边、公园、海滨地区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夏至当天更要少运动或不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体操、游泳等为宜,运动以不疲劳为度,避免大量汗出,汗出太多,不但伤阴液,也伤阳气,运动过后,不能立即饮用冷饮,要等平静后再补充水分,运动后不能马上洗冷水浴,否则容易造成关节疼痛等疾病。 四、饮食调养 夏至在农历五月,属火,午火大旺,此时肝气弱,心气正旺,金气受伤,饮食宜减酸增苦,调理胃气,益肝补肾以固密精气,也可多食淡味食物,保养生脏。夏至前后可多饮绿豆汤,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等,如芥菜、苋菜、西红柿、节瓜、冬瓜、丝瓜、水瓜、荔枝、桂圆、西瓜等。但要注意冷食、冰冻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可结合药膳食疗进行调养。 荸荠竹蔗茅根饮: 荸荠250克,竹蔗50克,鲜白茅根100克(或干品50克)。上3味洗净,荸荠打碎,加适量水煮汤代茶饮。有清热消暑生津的功效。 茄子烧荸荠: 茄子200克,荸荠100克,猪瘦肉50克,酱油、白糖、姜、葱、盐、素油各适量。将茄子洗净,切成丝;荸荠洗净,去皮,切碎;猪瘦肉洗净,切成丝;姜、葱切细丝,待用。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猪瘦肉、荸荠、茄子、酱油、盐、白糖,用文火烧煮30分钟即成。有清热健脾的功效。 冬瓜三豆汤: 冬瓜250克,赤小豆50克,绿豆60克,扁豆30克,精盐适量。将冬瓜洗净,去皮,切片,与洗净的赤小豆、绿豆、扁豆共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三豆熟烂,调入精盐即成。有清热消暑,健脾利湿的功效。 白术茯苓鲫鱼汤: 白鲫鱼1条(约250克),白术15克,茯苓25克,豆腐1块,姜葱、蒜等调味品各适量。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与茯苓、白术加水适量同煮,鱼熟时放入豆腐,煮熟,酌加调味品,稍煮即可。有健脾和胃,消暑生津的功效。 冬瓜苡仁粥: 连皮冬瓜500克,薏苡仁60克,精盐适量。将薏苡仁洗净,用清水浸泡20分钟。冬瓜洗净,切块,与薏苡仁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薏苡仁孰烂,加入精盐即成。有健脾消暑的功效。 【中医故事·夏至】 “夏至一阴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夏至,从古代历法对四季的划分来看,是夏天过了一半,因为根据古代历法,农历四、五、六月为夏季,夏至节气大致在农历五月中旬,夏至、冬至与春分、秋分相对应,分别为夏、冬、春、秋四季的中点。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候。过了这一天,白昼逐渐缩短,黑夜逐渐延长。“至者,极也”,夏至,阳气已增长到极致,“重阳必阴”,阴阳相互转化,阳气逐渐衰弱,阴气开始生长并逐渐旺盛,所谓“夏至一阴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同样地,阴气在冬至增长到极致,“重阴必阳”,阴气逐渐衰弱,阳气开始生长并逐渐旺盛,故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所以樊正伦先生说夏至应多睡觉、少活动。冬至亦然。 夏季,是自然界生命力最为旺盛与强壮的季节,然而却有部分植物选择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结束自己的生命,枯萎、凋零,夏枯草就是其中之一,并以此而名行于世。 对夏枯草的了解,最初是在《神农本草》触及的:“此草夏至后即枯,故名。”所以,它除了有棒槌草、大头草、牯牛草、灯笼草等别称外,也被称之为六月干、五月干。 注意到夏枯草,起初只是因为它的名字,略带有隐隐伤感意味,让人在看到它的那一刻就怦然心动。多年来一直以为,草木是可以跟随春风而表,尾随秋风而去的,没想到才到夏至便会有枯萎的小草 夏枯草名副其实,这唇形科的小草通常活不过夏至,短暂的花季之后就走向了长久的沉寂,而它们枯萎的生命又会被采药的人们收起,最终成为捧在手中的一碗汤药。 而民间对于夏枯草的名字由来,亦有一段相当传奇的故事从前有位书生名茂松,为人厚道,自幼攻读五经四书,然屡试不第。茂松因此终日郁闷,天长日久,积郁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即淋巴结核),蚕豆般大小,形似链珠,有的溃破流脓,众医皆施疏肝解郁之法,无效,病情越来越重。 这年夏天,茂松父亲不远千里寻神农。一日,他来到一座山下,只见遍地绿草茵茵,白花艳丽,似入仙境。他刚想歇息,不料昏倒在地。 茂松爹怎么也没有料到,这百草如茵的仙境,竟是神农的药圃。此时,神农正在给药草浇水施肥,见有人晕倒急忙赶来救治。茂松爹醒来,谢恩并诉说了自己的苦衷.神农听罢.从草苑摘来药草,说:“用此草上端球状部分,煎汤服用”叉说:“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黄时采集入药,有清热散结之功效。”茂松按方服之,不久病愈。后来,父子二人广种夏枯草,为民治病,深得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