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冬至养生食疗
信息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
发布时间:2016/10/26
每年的12月21日前后,斗指子,太阳到达黄经270°为冬至节气。冬至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是一个特殊的节气,在这一天里,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这一天过后,白昼逐渐转长,黑夜逐渐变短。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冬至是自然界阴阳更替的特殊日子,“至”者,极也,冬至这一天,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一阳初生的重要时刻。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它在十二辟卦中属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一阳来复,象征阳气的初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故在古代十一月又称为子月,是一年的开始,而在中医养生学中,保护初生的阳气是养生的重要环节,因而冬至的养生保健异常重要,必须保护好初生的阳气,并使其逐渐壮大,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一、精神凋养 冬至时节精神调摄仍以静养为主,保持心境清静,宁神定志,清心寡欲以顺养初生的阳气,保持良好的修养,做到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热爱生活,生活知足无嗜欲,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多做一些休闲娱乐,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真正做到“恬淡虚无”。 二、起居调养 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冬至是一阳初生的重要时刻,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中医养生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需要小心保护,精心调养。冬至时节睡好“子午觉”不但有助于一天之中阴阳之气的更替,更有助于一年之中阳气的生长,以期下一年的阳气充足,少生疾病。另外,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注: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时段。“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传统有“数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日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一般“三九”时最冷,故称“冷在三九”],冬至到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民间有冬至过后开始“数九”的习俗,正从冬至就开始“入九”了,此时天气较冷,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更应如此。 三、运动调养 冬至时节可进行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但要做到劳而勿过,避免损伤阳气,尤其是冬至当天应少运动或不运动。而导引方面则可选择《遵生八笺》中的十一月中坐功,具体方法:每夜11~3点时,平坐,伸开两脚,双手握拳,按在双膝之上。向左右方向用力扭动身体,直到扭不动为止,反复做2~5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9次。 四、饮食调养 冬至时阳气初生,火力方微,饮食养生宜顺应体内阳气潜藏,饮食性味宜减咸而增苦,补理脾胃。在饮食选择上,可以选用牛肉、羊肉、狗肉等血肉有情之品来滋养脏腑,可多吃核桃、芋头、枸杞、海参、羊肾、益智仁、杜仲等补益肝肾之品或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如: 枸杞海参猪肉饼: 干海参150克,精猪肉300克,枸杞15克,鸡蛋1个。精猪肉洗净剁碎,鸡蛋打烂,拌匀,做成肉饼。海参用清水泡发,洗净,切成条块,放入滚水中略烫后捞出备用。锅烧热,放入植物油,烧至九成熟,用文火煎肉饼成金黄色取出,锅内留少许油,将海参入锅中略煸一下,加适量水,放入肉饼共焖,待汤汁收浓时,淋上麻油、酱油,撒入枸杞子,勾芡翻勺装盘即可。有补肝益肾的功效。 羊肉炖萝卜: 白萝卜200克,红萝卜2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将红、白萝卜去皮洗净切块,羊肉洗净切块,并于沸水中焯去血水备用。砂锅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放入羊肉、生姜、料酒,小火炖至六成熟,加入红、白萝卜,焖至羊肉烂熟,调入精盐、味精即成。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功效。 参归羊肉汤: 党参15克,当归10克,枸杞子15克,羊肉15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将羊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全部洗净,生姜拍烂,备用。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小火煮3小时,加精盐调即成。有健脾补肝肾的功效。 复元粥: 淮山药50克,肉苁蓉20克,菟丝子10克,核桃仁2个,瘦羊肉500克,羊脊骨1具,粳米100克,葱白3根,生姜、花椒、大茴香、黄酒、胡椒粉、精盐、味精各适量。将羊脊骨剁成数段,用清水洗净。羊肉洗净遁形入沸水锅中焯去血水。切成5厘米长的条块。把山药、肉苁蓉、菟丝子、核桃仁分别洗净,一起装入纱布袋内系好。生姜、葱白拍碎。把粳米淘净,连同羊脊骨、羊肉块、药袋、生姜、葱白一起放入砂锅内,注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再放入药椒、大茴香、黄酒,再用小火炖至米烂粥稠为止。食用前,可用胡椒粉、精盐、味精调味。有温补肾阳的功效。 九仙糕: 莲子15克,山药15克,白茯苓15克,薏苡仁15克,炒麦芽9克,炒白扁豆9克,芡实15克,陈皮6克,白糖150克,糯米粉1000克。将莲子用温水泡后去皮、心,然后将山药、茯苓、薏苡仁、麦芽、白扁豆、芡实、陈皮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去渣留汁。把糯米粉、白糖放入盆内,加药汁揉成面团,做成糕,上笼蒸30分钟即成。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 【中医故事·冬至】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对于冬至,到现今为止,各地都保留着许多习俗,而民间有关这些习俗的传说也一直流传到现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故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入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一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