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互联网让医疗飞上云端 就医成本下降医患精准匹配
一面是医疗资源紧张不均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一面是移动互联技术拓展着无尽空间,在不久前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远程服务”“移动医疗”等提法多次出现,那么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下,医疗行业能否迅速实现服务与管理的转变?
患者就医成本下降,用大数据管理健康
父亲有鼻窦炎,老家的医院给拍了片子,建议手术。王女士和家人都有些没底,想让父亲来北京再看看,但又怕太折腾。后来,她用了“春雨医生”的应用程序,找了北京某三甲医院的耳鼻喉主任医师,花了30元做图文咨询,医生看了片子,明确说要手术,而且有资质的医院都能做,“这下心里踏实了”。
去趟医院,挂号是难题,交通、时间成本也不低。当下,像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互联网应用,正瞄准了这一市场痛点。
“患者就医包括院前、院中、院后,传统医疗诊治行为主要在院中,对院前、院后的问诊咨询、用药指导、健康监测和干预,目前医疗体系仍未覆盖。”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认为自己的公司正在填补这一空白。
如果说春雨是要将医生与患者连接在一起,备受关注的阿里健康似乎在下一盘更大的棋。去年,阿里健康已建立药店O2O平台,用户通过定位、搜索、扫码、拍照、电子处方等多种形式,找到合适的药店,下单购药,物流公司送药上门。另外,阿里早已开始与医院合作,通过支付手段、电子处方等方式嵌入就医流程。4月初,阿里云医院平台上线,计划联接全国60万个基础卫生医疗机构。“目前,我们已有近千家诊所、医疗机构入驻。”阿里健康CEO王亚卿谈道,“阿里的基因是做平台,我们希望以平台整合医疗资源,打通医疗、医药和医保,从而缓解资源分布不均、降低就医成本。”
其中,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不可或缺。“在慢病监测、体育锻炼、饮食习惯上,智能设备将方便患者采集数据、建立电子病历、实现自我健康管理。”北京东方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伟说,互联网能改变医患交往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释放更多健康服务需求。同时,健康大数据也将促进医疗事业的进步。 解放医生,医患精准匹配,真正分级诊疗
身为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的副主任,吴焱的工作强度很大,但他还是愿意加入春雨医生,在这里,他的服务价格是100元/次。“增加收入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的确能帮到很多人。”吴焱说,虽然在医院自己的挂号费只有7块,但很多人挂不上,“而智能手机、移动互联则为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提供了可能。”
不过,在医院里,像吴焱一样的医生还不到10%,最大的挑战就是精力有限。
“目前,我们医疗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紧张,医改就是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同仁医院副院长徐亮觉得好医生有限,好医生的精力也有限,“挂我号的患者,一半以上都不需要来找我,这就是一种浪费,资源紧张不仅仅由于稀缺,还因为不匹配。”
分级诊疗一直是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重点。目前,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如调整报销比例、推动人才流动,加大基层投入等,“分级诊疗难,很大程度是信息不对称。”王亚卿认为,互联网医疗将实现病人的筛选,通过基本问诊、影像检测,梳理患者病情,将真正有需求的患者对接给合适的医院。“每一个医院不再是信息孤岛,病人的数据能被记录、观测、分享,而且渠道畅通,病人需要时能够获得最优质的资源保障。这样患者就不会盲目就医。”王亚卿说,问诊就是精准导流,以院前、院后的增量环节带动存量,由线上带动线下,推动分级诊疗,这是阿里健康的蓝图。
而除了资源的精准匹配,张锐认为互联网与医疗结合,还将解放医生、提高效率。他以春雨刚推出的私人医生服务举例:此前,一个内分泌科医生管理糖尿病患者,极限是30人,而有了健康大数据,可以同时管理200多人。为什么?一方面,精准匹配减少无效率问诊,另一方面,患者健康数据信息化,血糖、血压、饮食、运动一目了然。有了电子健康档案和数据分析,医生能精准干预,“互联网是医生智识的延伸,将大大扩展医生的服务半径”。
远程医疗推进,仍需医保跟进,建立医院间合理商业模式
日前,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曾表示不得开展网上诊治,引发了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担忧和争论。目前,无论春雨、阿里还是其他一些市场化尝试,均未涉及医疗行为,即没有检查、诊治、手术等。在互联网医疗这一新提法出现前,远程医疗同样基于互联技术,不同的是,远程医疗是医疗行为,并严格限定在医院对医院之间。
徐亮所在的同仁医院与至少六七十家县级医院有远程医疗合作。为此,医院专设一个科室,每天三四名大夫轮值,远程阅片或会诊,一天大约有100多名患者,相比同仁医院门诊一天数千名的接待量,这个数字还是小了些。“主要是人手不足”,徐亮提出,同仁医院本身就人满为患,而远程医疗的工作量、收入与门诊几乎相当,医院自然很难分出更多精力。
近些年,伴随推进医疗资源均等化、影像监测技术和信息互联技术发展,远程医疗迅速推进,也遇到一些制约。“发展要靠两方面,一是患者的需求,一是医院的动力。”徐亮提到,目前,远程医疗尚未与医保对接,同样的病,门诊报销,远程医疗不报销,患者就会有顾虑。另一方面,远程医疗尚无清晰的责任风险机制,远程医疗双方的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不清晰,也未形成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
“要化解风险,一是要建立标准,在诊断依据、诊断流程等方面实现标准化,有据可依。二是要有效监管,可利用第三方建立评估体系。而要实现合理的利益分成,还需要建立好的商业模式,政府与市场的力量相结合,利用市场或第三方的力量,让公立医院的资源效益最大化。”徐亮说。
移动互联技术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提高,传统医疗体系下资源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要保障互联网与医疗业充分对接,还需政策合理引导,鼓励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制定标准,宽进严管。”吴伟说,“同时,要让医保逐步投向预防阶段。”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徐亮曾把推动互联网医疗带到了今年两会上。“互联网医疗终将是趋势,未来,整个医疗行业将打破以医院为中心,转而以患者数据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健康为终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