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王山
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10月13日在铜川开幕
由中国贸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铜川市人民政府、陕西省卫计委、陕西省贸促会为主办单位,陕西省商务厅等11家为协办单位的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将于10月13日—14日在铜川举办。
本届中医药文化节以“弘扬药王文化,促进转型发展”为主题,主要活动有六项:一是开幕式暨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届时将有来自国家、省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宾及民间团体300余人参加。开幕式前,在药王文化广场有非遗文化展示活动;二是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影响暨药王孙思邈医德医术研讨会。将围绕“弘扬药王文化,加强中医药交流”主题,安排6位国医大师和孙思邈医德思想学术及养生保健专家,分别以“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思想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探究”、“孙思邈养生保健方法与长寿研究”、“孙思邈论著中方剂的当代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药王’品牌医药与保健产品的开发研究”、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保持中医药的传统和特色与现代发展的相互关系探讨”为题,同与会专家进行深入探讨、深度交流。届时将有来自国家、省、市和台湾地区有关领导、专家80余人参加研讨活动;三是“药王杯”孙思邈中医药奖评选发起仪式暨“中国孙思邈医学奖励基金”设立仪式。“孙思邈中医药奖”和“中医药未来之星”的奖项设置,涵盖了中医药种植、加工、流通、研发、医疗和传播六个方面。目的是通过评选活动,引导相关行业广泛参与,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宣传,在海内外更大范围传播中医药文化;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及贸易对接会暨铜川转型项目推介洽谈会。10月13日下午3:00在铜川新区正阳国际酒店举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及贸易对接会。届时有来自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投资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投资公司、跨国企业CEO和省、市知名企业约100人,将围绕铜川建材产业发展、特色产品开发以及对外贸易进行深入洽谈和对接。10月14日上午9:30在铜川新区正阳国际酒店举行铜川转型项目推介会;五是“奋进转型中的铜川”主题展会活动。本届中医药文化节专门安排了“奋进转型中的铜川”主题展会活动。展会地点在铜川新区银岭天下小区,分“秀美宜居 生态铜川”、“绿色发展 幸福铜川”、“文化引领 魅力铜川”、“药王故里 健康铜川”4个室内展区和“铜川味道”养生餐1个室外展区,真实展现了铜川的历史文化和转型成果;六是《和韵铜川》系列主题文化展演活动。本着既节俭大气、又欢乐祥和的原则,安排了《和韵铜川》综合文艺晚会、“百朵梅花映照金”戏剧“梅花奖”演员赴铜川慰问演出两场文化活动,还有药王养生功表演、老年太极拳及扇舞表演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本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是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并同意保留后首次举办的,活动呈现更加注重节庆品牌、更加注重文化传播、更加注重产业发展、更加注重节俭务实、更加注重转型发展五大特点,旨在将铜川打造成中医药产业聚集地、中医药文化传播地、中医药商贸物流集散地。
陕西省长在美推荐铜川
转型发展改善生态成功经验
今年9月2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娄勤俭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时作主题发言。在主题发言中,娄勤俭从讲述“煤城”铜川转型发展改善生态,使对环境要求苛刻的濒危鸟类朱鹮繁衍生息的成功实践切入,介绍了陕西利用清洁能源的做法和成效,对铜川近年来加快转型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年来,铜川恪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统领,严格环境准入、加强项目建设环境管理,用环境法律法规和产业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先后累计投入资金12.69亿元用于全市环境综合治理,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绿色环保的“双赢”。 2014年在陕西幸福城市、宜居城市排名中,铜川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
调整产业结构让传统产业“轻装上阵”
水泥曾经是铜川的优势支柱产业,水泥粉尘也成为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源,占粉(烟)尘排放总量的90%以上。按照陕西省委“省市统筹、限期改造、兼并重组、坚决关停”的总要求和省政府《铜川市水泥企业污染治理实施方案》,铜川拿支柱产业开刀,上大关小、治旋关立、集中锻烧、分散研磨。在川口、210国道水泥企业集中区实施了“川口突破”和“国道攻坚”, 对水泥企业集中进行综合治理,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水泥大市无立窑。先后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治理水泥污染,关闭拆除了57条落后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750万吨,削减二氧化硫6182吨。建设了一批工艺技术国内领先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水泥企业由治理前的30多家减少到6家,产能由治理前2003年的420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2613万吨,年粉(烟)尘排放量从13万吨下降到6万吨,实现了水泥产能提升、污染排放下降、社会稳定的多赢目标。针对量多质优的石灰石资源,铜川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3年起,不再新建水泥生产线,让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惠及子孙。
提高环保标准让主导产业“洗心革面”
“十二五”以来,铜川淘汰关闭了多次治理仍不达标的10多家电石厂和60多家小煤矿,关闭拆除了62家石碴厂和201家白灰窑、坩土窑。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整合,由粗放发展走向集约循环发展,在全市整合建设了具备一定规模、工艺先进、符合环保要求的5条石料生产线、4条白灰生产线。传统白灰作坊“洗心革面”,“鑫泰实业”新型环保立窑拔地而起,“秦威公司”把石灰石烧成“纳米碳酸钙”再上台阶。在火电等重点行业执行国家特别排放限值,华能铜川照金电厂两台机组实施了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实现超净排放,每年削减氮氧化物4600多吨,相当于关闭4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每年削减二氧化硫5800多吨,相当于拆除60台1T/h有脱硫设施的燃煤锅炉。
加强科技创新让转型升级“环环相扣”
铜川依靠科技与创新,让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集约化生产和经营。建设了坡头载能建材工业园,黄堡水泥陶瓷工业园等8个工业园区,鼓励引导企业退城入区。特别是根据铜川煤炭、水泥、铝业产业资源、技术优势,在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着力打造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产业链,以煤发电、用电炼铝、电厂固废粉煤灰和炉渣及铝厂铝渣用作水泥厂的生产原料,用石灰石矿渣生产加气混凝土、新型免烧砖等,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了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将上游资源“吃干榨净”,资源就地实现了多层次的转化增值,使工业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断加强,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推广清洁能源让群众生活不再“烟熏火燎”
在铜川北市区、210国道南北市区连接带、耀州城区和宜君县城建设改煤区,在新区建设无煤区,改煤区天然气通达地段全部改用天然气,未通达地段的居民、单位食堂和饮食服务业改用液化气、型煤、电等清洁燃料。累计新建天然气锅炉498台,拆除燃煤锅炉438台,在矿区建成4座CNG大型贮气站;新增天然气用户13650户,实现煤城不烧煤。市区生活耗煤量由2010年13万吨下降到4.8万吨,城市气化率达到76%。
转变考核方式让接续产业蓬勃发展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增加非煤产业占GDP比重的考核指标,加大对生态环保和养生保健等特色产业的考核权重,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36种工业品有25种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保持增长;8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52户,产值占全市工业的61.5%;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保健等接续产业增加值增长15.8%,高于传统支柱产业4.1个百分点;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18个农业园区汇聚龙头企业29户。铜川大樱桃、耀州瓷、铜川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君核桃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形成了照金镇红色旅游、药王山医药保健游、大香山佛教文化游、耀州窑遗址及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游、唐玉华宫休闲避暑和农业观光游、冰雪运动游等特色旅游项目, 宜君荣获“最美中国”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99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6亿元。
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亮点纷呈
本届中医药文化节以“弘扬药王文化 促进转型发展”为主题,以小节会、大宣传、大经贸为理念,以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为宗旨,以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产业、促进铜川转型为目标,吸引相关中医药企业融入铜川转型发展。本届中医药文化节特色鲜明,主题突出。
更加注重节庆品牌 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是2014年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陕西省保留的三个节庆活动项目之一。铜川作为药王孙思邈的家乡和晚年归隐地,药王孙思邈是铜川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以孙思邈医药著作、有关古建遗址、碑石、研究资料、民间传说等因素构成的“药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思想和中医药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唯一性。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孙思邈中医药文化,推动铜川中医药产业发展,本届中医药文化节的整体设计,总结了前两届的成功做法,也借鉴了外地经验,进一步提升了节庆活动的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水平。
更加注重文化传播 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宝贵财富,曾在古丝绸之路沿线很多国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届中医药文化节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科研等方面代表人士参会,开展“孙思邈中医药奖”和“中医药未来之星”评选,设立“中国孙思邈医学奖励基金”,目的就是努力使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更加注重产业发展 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本届中医药文化节确立了小节会、大经贸的办会理念,主要目的是要加快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铜川作为药王故里,更要借助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这个平台,全面加强与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加快中医药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实施,努力将铜川打造成全国中医药产业聚集地、中医药文化传播地、中医药商贸物流集散地。
更加注重节俭务实 本届中医药文化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实施意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财政开支,把财政投入压到了最低。办会规模控制在300人左右,都是邀请各方面的代表性人物。会务接待方面,认真执行差旅费管理规定,不发纪念品。参与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服务工作的市级机关干部一律实行走会。
更加注重转型发展 本届中医药文化节专门安排了“奋进转型中的铜川”主题展会活动。展会分“秀美宜居 生态铜川”、“绿色发展 幸福铜川”、“文化引领 魅力铜川”、“药王故里 健康铜川”4个室内展区和“铜川味道”养生餐1个室外展区,真实展现了铜川的历史文化和转型发展成果,展示了铜川以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为目标,深入挖掘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注重民生、注重环保,从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变成为一个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的成功实践。
挖掘药王文化 破解转型难题
近年来,铜川市以转型发展为统揽,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为目标,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深入挖掘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这一资源,把培育壮大接续产业作为促进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倾注力量补短板,精准发力破难题,走出了一条全方位系统转型的新路子。
2014年,全市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保健等接续产业增加值增长15.8%,高于传统支柱产业4.1个百分点。今年1-7月,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1.4%,较2014年提高14.7个百分点,为经济企稳回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把项目建设作为支撑点,拓展接续产业发展空间。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思路,以新区南部、坡头、董家河、黄堡4个市级工业园区和耀州区惠塬、王益区王家河、印台区顺金、宜君县彭镇4个县级工业园区为载体,明确各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每年给每个市级工业园区安排1000万元建设资金,县级工业园区各安排100万元奖补资金,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加快了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发展。2014年实施了支撑转型的40个重大项目,今年确定实施推进了100个市级重点项目。今年1-7月,14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33.67亿元,占年度任务的71%;3个省考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117.2%。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着力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面对全国范围煤电铝水泥产能过剩的紧迫形势,铜川市坚持把发展循环型经济作为重要抓手,以董家河全国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为主阵地,与陕煤化、陕有色合作,打造煤—电—铝—水泥—陶瓷联产联营的循环经济新样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电企业技改,实现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传统产业换代升级。利用煤炭和电力上的优势,大力发展铝铸轧型线材和高档复合型材深加工,延长铝产业链条。今年1-7月,原煤洗选业完成增加值7.85亿元,增长302%;所有水泥企业余热发电改造项目全线运营。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被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点园区,30万吨碳素项目建成,20万吨新型工业铝型材项目一期投产。做好新能源开发利用,对探明的宜君县境内油储874平方公里的亿吨级渭北油田,按照保护环境、永续利用、就地转化的思路,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目前原油年产能10万吨。加快新能源重点项目建设,油页岩开发、油页岩尾矿渣综合利用、太阳能发电、年产30万吨配制(M85)国标甲醇汽油节能减排、利用油页岩提取重质柴油及生产新型陶瓷墙材等项目正在实施中。
把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作为助力点,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作为建市较早的老工业城市,铜川依托比较齐全的工业基础,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清洁高效发电装备、智能输配电、能源装备、石化成套设备、工程机械装备、飞行器和卫星装备、3D打印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推动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套化、高端化和产品智能化。目前,陕煤化PVC管材、西安重装煤矿机械、陕汽零部件加工基地二期、旺旺食品三期等项目进展顺利,有望促进重装制造业成为新的优势产业。
坚持用工业化的绿色生态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依托铜川地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苹果、樱桃、甜桃、葡萄等水果品质优良的优势,集中打造优质苹果、道地中药等8个产业带,统筹打造5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先后引进海升、昊诚、雅荷等集团,实施现代高端农业项目及优美小镇建设。照金现代农业园被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宜君玉米、耀州黄芩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哭泉旱作梯田、陈坪村分别入选中国美丽田园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把休闲养生产业作为突破点,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铜川作为孙思邈的故里,依托丰富的中医药和休闲养生资源,打造药王文化品牌,把发展养生保健产业作为突破口,规划建设“两园四区四基地”(即:大唐养生园、中医药产业园,照金、药王山、陈炉镇、玉华宫四大景区,中国中药材铜川种植、流通、研发、检测四大基地),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成为国家同意陕西省保留的三个节庆活动之一,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签约项目38个,涉及金额72.7亿元。2014年,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铜川举办,成功签约项目28个,涉及金额60.03亿元,引进了一批休闲养生保健服务项目、养生保健产品加工项目。采取奖励扶植措施,推动中药材种植,形成7个重点区域、3个产业示范园、10个规模化示范基地,已种植黄芩、丹参、柴胡、牡丹等中药材7万亩。深化与陕文投、陕煤化合作,实施了全域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照金香山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药王山景区成功实现市场化运营,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名录。形成了以照金为中心的红色教育、休闲度假旅游板块,以药王山为中心的养生保健、中医药文化旅游板块,以玉华宫为中心的休闲避暑旅游板块,以陈炉古镇为中心的陶瓷文化旅游板块,以及马咀、申河美丽乡村游板块等。今年1-7月,全市接待游客80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8%。
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立足点,确保绿色清洁发展。始终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建设、治污降霾结合起来,坚持铁腕治污,持续开展了以水泥粉尘污染、煤烟污染、水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开展了210国道沿线、药王山周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关闭拆除了水泥生产线和小石灰、小水泥、小造纸、小电石等“十五小”企业。去年以来,制定了铜川环保“铁十条”,建立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红黑榜”制度,对环境违法“零容忍”,先后关闭拆除了109家石渣厂和91个白灰窑,近三年没有新上水泥生产线;拆除燃煤锅炉183台,新建天然气锅炉146台,城市气化率达到76%,节能减排控制指标超额完成。沮河流域野化放飞的朱鹮生存状况良好,成功繁育出“铜川籍”朱鹮16只。2014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达到46.5%。在2014年陕西省信息中心幸福城市、宜居城市排名中,铜川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今年3月,铜川成功创建为全国卫生城市。
以文化节为平台 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
“药王”孙思邈是铜川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以孙思邈医药著作、古建遗址、历史文化等因素构成的“药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思想和中医药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唯一性。近年来,铜川通过深入挖掘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出台了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涉农企业和农民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引进了一批中医药加工企业,加大对药王养生产品的开发力度,使铜川中医药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
政策扶持、规划引导,中医药产业发展高点起步。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铜川市《关于加快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中医药产业扶植奖励办法》;挖掘“药王”文化的丰富内涵,编制了《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并设立了铜川市中医药发展局。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扶持资金5000万元,各区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200-500万元,对中医药产业项目、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企业技术改造、药品专利申请、养生保健和膳食推广等领域,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三是搭建产业信息平台。连续举办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搭建平台。第一、二届中医药文化节累计有413家中医药养生保健企业参展。
龙头引领、科学推进,中医药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一是“两园”建设稳步推进。其中大唐养生园已完成了养生文化广场、生态湖、一区景观等水面景观项目;占地97亩的园区产业孵化基地项目室外配套工程及研发楼已建成;中医药产业园区已经完成规划编制初稿。同时加快中药材铜川种植、流通、研发、检测四大基地建设步伐,制定了《铜川市中药材种植补贴实施办法》《铜川市中医药产业扶植奖励办法》。二是探索推行“企业+大户+农户”的合作模式,组织企业大户与种植户进行有效对接,促进中药材种植连片化、规模化、科学化,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生产模式。目前,全市共形成7个重点区域、3个产业示范园、10个规模化示范种植点的多品种、多基地发展格局,已种植黄芩、丹参、柴胡、牡丹等为主的中药材7万亩。三是西北地区生产规模最大、销售额最高的中药饮片GMP企业陕西兴盛德药业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拥有国内领先的GMP车间、新型仓储中心、中药材检测中心,年加工中药材5000吨,二期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加工中药材10000吨,销售总额5亿元。四是加强与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联系对接,建立了“产、学、研”创新研发协作关系。
创新举措、强化协作,中医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积极实施“育名医、创名科、建名院”战略。开展了“中医达标县”活动,全市4个区县全部通过验收,3所中医医院通过国家中医医院登记评审,9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为社区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服务。二是启动实施了孙思邈中医堂建设。由市发改、财政牵头制定了《铜川市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出25家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第一批中医堂建设试点,建成后的中医堂将涵盖中医门诊、针灸按摩、康复理疗等中医诊疗服务。三是大力提升中药材种植水平。先后多次聘请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对中药材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邀请乡土人才、中药材收购商开展技术指导和收购培训。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培训中医药骨干人才80余人。今年1月,药王山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招优引强、项目拉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先后与四川逢春集团、四川绿色药业、陕西上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安丰硕药业有限公司、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等药企进行合作洽谈。今年上半年,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陕西超群医药集团、西安幸福制药等知名药企先后到铜川进行实地考察。目前,部分企业已在铜川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将逐步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同时,抢抓西洽会、文博会等国家和省市重要节会机遇,积极开展中医药产业招商工作。今年西洽会暨丝博会上,成功签约了药王谷产业示范基地农业设施、中药材种植示范园、中医药加工生产线等7个中医药类合同项目,签约资金5.52亿元,为铜川中医药产业突破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为城市转型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煤城”变“绿肺” 朱鹮来安家
2013年7月,中国秦岭以北朱鹮放飞仪式在铜川市沮河湿地举行,32只朱鹮陆续飞向天空,铜川成为秦岭以北朱鹮放飞的第一个实验区。
2014年4月,两只铜川籍小朱鹮破壳诞生。目前,“铜川籍”朱鹮已达16只。
2015年4月,全国暨陕西省第34届“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在铜川柳林林场举行,30只朱鹮再次放飞,野外种群得到补充。
……
“东方宝石”朱鹮飞来的眷顾,见证着“煤城”铜川这座资源城市加快转型的绿色足迹。近年来,为了彻底改善生态环境,铜川市实施了“五大行动”,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98.98万亩,净增8.0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44.8%提高到46.5%,成为渭北地区名副其实的一叶“绿肺”,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之路。
造林绿化,实施生态修复行动。一是坚持山上治本。依托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全市林业重点工程累计人工造林33.28万亩;二是坚持身边增绿。围绕城市扩绿、荒山披绿、流域植绿、道路林荫和家园绿化,推进城市绿化、道路绿化、流域绿化、景区绿化和家园绿化“五大工程”。城市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4平方米,建设包茂高速、210国道绿色长廊168公里,绿化率69.4%。完成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流域治理3万亩,河渠绿化319.4公里。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19个,市级园林式单位135个,建成“三化一片林”示范村37个;三是坚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年均植树200多万株,市级机关干部栽植的“公仆林”、企事业单位职工栽植的“曙光林”已成为城市片林和市民休闲养生的生态公园。2013年,铜川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依法管护,实施生态保护行动。一是认真贯彻《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市、区(县)政府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对全市577棵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保护和档案管理。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和占征用林地审核制度,加强林地、林木保护。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全市连续10多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大对朱鹮、黑鹳等“国宝”级野生动物保护,改善栖息环境,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全面发展。三是保护湿地资源。坚持每年修复湿地1万亩以上,采取机械围栏、种植水生植物、退耕还湿、严格建设用地等措施,严格保护湿地。赵氏河湿地玉皇阁水库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天鹅湖”,沮河湿地玉门川成为朱鹮等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
壮大产业,实施生态富民行动。坚持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思路,把干杂果经济林建设作为国土增绿、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要求。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示范带动以及推广先进的管理技术稳产增收,“十二五”期间,全市干杂果经济林从87万亩发展到122万亩,年产值5亿元以上,建成了一批千亩示范基地、百亩示范园和示范村、示范户,农民人均干杂果收入达到1206元,成为农民收入一项主要来源,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
深化改革,实施生态助力行动。从2009年开始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历经5年,按照区县领导、乡镇组织、村组实施、部门服务的工作要求,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任务。制定了《铜川市集体公益林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维护林农利益,调动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对改革中存在的权属不清、林地未到户等问题重新摸底、分门别类,林地确权率和发证率逐年提高,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文化引领,实施生态文明行动。围绕巩固提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建设水平,积极搭建平台、丰富载体,培养和弘扬森林文化。一是着力打造以“三园两区一地”为主体的铜川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成铜川植物园,积极争取建设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沮河湿地“铜川朱鹮生态园”;把太安、香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把玉华宫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成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二是坚持开展“森林体验”和“生态旅游”主题活动。每年组织生态主题文化活动,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建立义务植树基地、栽植纪念林、共青林、巾帼林,开展“我和小树一起成长”等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林区采风创作。三是开展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爱鸟周等活动。突出主题,传播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明,增强群众关注生态、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