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2015年中药价格再迎下跌潮 行业调整或超两年
信息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
发布时间:2015/5/26
经过5年的价格飙涨之后,此前一直被业内誉为“药你命”的中药市场高价不理性时代正渐行渐远,虽然多种药材品种进入了青黄不接的黄金期,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多种中药材价格持续走低仍是近期的主旋律。
5月21日,一位从业十多年的采购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今年中药材市场价格行情仍不好,特别是包括前几年一路飙涨的杭白菊、党参、红参、三七、菟丝子、芝麻等在内的中药材价格仍持续一路下滑,由于药企大单子少,货源走势缓慢,市场供大于求现状仍没有改变。
据记者了解,这是继去年下半年中药材价格市场陡然降价后又一波价格大跌。此前一直持续飙涨的中药市场为何不断迎来一波波大跌的行情?
再迎下跌潮
在经历行业深度调整期阵痛之后,交易需求旺季的逐渐来临并未令国内中药材交易热起来。
据5月19日中药材天地网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价格相比,本月监测贵细类品规价格下跌的共18个,其中跌幅在-20%至0%之间共10种,占比达56%;跌幅在-50%至-20%之间共1种,占比达6%;跌幅在-50%以上共7种,占比约38%。
据记者了解,这是继去年下半年中药材价格市场陡然降价后又一波价格大跌。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解到,以三七为例,2013年6月,三七曾创下900元/公斤的历史最高价。然而,自去年4月下旬开始价格一路下滑,降至现在的270元/公斤左右,下跌约七成。
其实,不止三七,党参、当归等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价格也在呈下跌趋势。虽然今年年初有了小幅的抬头,但2013年售价在90元/公斤左右高价位市场已经一去不返,如今只能卖到20多元钱一公斤,价格更是下跌近八成。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原本金贵的中药材品种价格下滑远未到底。另一位长期关注中药市场的业内人士李龙直言,此次中药材价格再度迎来大幅下跌,跟中药材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期有很大的关系,此前价格高是因为市场供需不足,导致近年来盲目扩种。
上述中药协会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近两年中药材盲目的扩种,已导致中药材产量严重过剩,严重超出市场的需求。
李龙对记者直言,原来是供需不足,现在是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生产过剩再加上近两年的中药市场处于调整期,未来市场的这种调整或将持续两年以上。
中药企业提前扩产
热门中药材市场虽然降价,但记者走访中发现,多家中药店的零售价还在“死扛”价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药生产企业最获利,多家中药企业均暗度陈仓,低调扩大生产量。
5月21日,记者走访了京城多家中药药房发现,虽然中药材价格市场已经降价近一年的时间,但各大中药药房的零售价格依然很高,并未下调价格。
一位不愿具名的药店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目前这个价格基本上是各家药店的市场价格,跟中药材市场调价关系不大,零售的并不是靠走量,再加上人工和房租等成本,这个价格近期不会进行调整。
其实,获利最大的是中药生产企业。李龙告诉记者说,原材料降价有利于药企降低成本增利润,特别是以生产中药材为主的企业最获利,部分药企在中药材降价的同时已经悄然布局。
李龙对记者举例说,比如三七降价,有利于中恒集团、昆明制药、云南白药、华神集团、众生药业等,因为这些企业多款主要产品的主要原料都是三七。此前,云南白药在《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中也透露,去年公司就判断到三七的下降趋势,对公司产品成本控制较为有利。
另据去年九芝堂中报披露,受益党参价格大幅下跌,中成药业务实现营收4.70亿元,成本较上年下降4.20%,毛利率上升3.33%。
正因如此,记者也从多位人士处获悉,很多中药企业近两年也在趁中药材价格低位时悄然布局,扩大中成药的生产规模。
5月22日,多家中药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虽然近期国家将放开最高定价机制,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及增补目录的产品价格下降已是必然,但在中药材低价位的时候公司正在酝酿扩产计划。
中药大健康中药材中药大健康降糖保健品健康服务辅助降血糖保健品生命科学轮椅化妆品护肤品医药行业“一带一路”生物行业“一带一路”据公开资料显示,汉森制药曾在今年3月对外表示,募投项目最初的产能设计为年产口服液2亿支及胶囊1亿粒,现将口服液的生产规模调整至3亿支、胶囊产能调整到3亿粒。几乎同一时间,京新药业也发布定增预案,宣布公司拟以每股11.59元的底价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400万股,募资总额不超过51020万元,用于固体制剂扩产及中药综合制剂技术改造项目。
对此,另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多家中药企业的暗自发力,一方面是趁中药材市场价格低迷期低调扩张,另一方面也是准备在各地基药招标中,做好相关产品放量。
按照此前卫计委的指示,二三级医院所开药品种类至少保证40%左右来自各地的基药目录,而目前二级医院的这一比例在30%左右,三级医院只有15%-20%左右。如果政策落地,在基药使用量方面将出现很大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