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巴戟天
信息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
发布时间:2014/10/14
(一)概述
巴戟天别名鸡肠风(广东、广西)、鸡腿藤、黑藤钻、糠藤、三角藤(广西)、兔儿肠、兔仔肠、猫肠筋(福建)。巴戟天为常用中药,是著名南药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收载的巴戟天药材来源于茜草科Rhbiaceae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的根。
1.产地 巴戟天始见于西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梁·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对该生药有简单的描述:“状如牡丹而细,外赤内黑,用之打去心。”唐·李勣等在《新修本草》中则有稍详细的描述:“其苗俗方名三蔓草,叶似茗,经冬不枯,根如连珠,多者良,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同,连珠肉厚者为胜。”汉代《名医别录》最早记载了巴戟天的产地:“生巴郡(即四川阆中、奉节及重庆等地)及下邳(即江苏邳县)山谷,今亦用建平(即今四川巫山、湖北恩施)、宜都(即今湖北宜昌)者。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宋,苏颂《本草图经》日:“巴戟天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今江淮河东州郡亦有之,皆不及蜀川者佳。叶似若,经冬不枯,俗名三蔓草,又名不凋草,多生竹林内。内地生者,叶似麦门冬而厚大,至秋结实,二月、八月采根阴干,今多焙之,有宿根者青色,嫩根者白色,用之皆同,以连珠肉厚者为胜,今方家多以紫色为良,蜀人云都无紫色者,彼方人采得或用黑豆同煮,欲其色紫,此殊失气味,尤宜辨之……”由这一段话看来,巴戟天的产地似乎是在四川、湖北、江苏等地。 国内外学者对巴戟天原植物的考证做了不少工作,但众说纷纭,未作定论。侯宽昭于1958年正式提出:“现时我国各大城市国药铺出售的巴戟天系属茜草科中的一种新植物,其学名为Morinda.officinalis.How”,但同时也指出“巴戟天的原产地显然和历代本草所说的有矛盾”,同时该品种被首次收入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其后1977年、1985年、1990年、1995年版均以此品种作为巴戟天的正品收载。但古代本草记载的巴戟天为何物,仍未有结论。 陈仁山《药物出产辨》云:“巴戟天产广东清远、三坑、罗定为好,下四府、南乡等均次之,西江德庆系种山货,质味颇佳,广西南宁有出。”这说明近代药用巴戟天主产于广东、广西。谢宗万认为:“定是指茜草科植物广巴Morinda.officinalis.How而无疑。”这表明,自20世纪以来,药用巴戟天的地道产区已不再是古本草记载的四川巴郡,而是转移到了广东、广西等地区。中药品种在历代本草中有所变迁的例子不少,巴戟天最为典型。古本草最早药用巴戟天的品种已不可考,则后世必然以新兴品种取而代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0963年版)已将Morinda.officinalis.How作为巴戟天正品收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