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芦荟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信息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
发布时间:2015/2/13
(1)生物学特性 芦荟须根发达,属于浅根系多肉草本植物,叶片多肉,水分含量高达90%以上。芦荟光周期为短日照类型植物,花期12月至次年3月,果实成熟期2~5月,芦荟不能自花传粉结实。芦荟开花后不结实的原因是由于芦荟14条染色体大小不等,分离组合到一个子细胞里的染色体大小出现多种多样的形式,这样形成的配子,在受粉与受精过程中,则因染色体大小不同不能有规律配对,因而导致不能正常受粉与受精,因此出现高度不亲和性,即高度不育。但是这种在染色体组成上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也为芦荟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芦荟的适应及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变异材料。由此也证实了芦荟中的自然变异品种多的原因。斑纹芦荟、可能是由库拉索芦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自然生态、气候历史变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变种。 (2)生态习性 芦荟由于原产于热带,喜欢高温干燥的环境条件。因此,芦荟对生态环境有独特的习性。 ①芦荟喜温暖、耐高温、怕寒冷、不耐寒。当气温降至0℃时,即遭寒害;在-1℃时,植株开始受冻。但在覆盖条件下,能忍受-3℃的短暂霜冻。 ②芦荟喜光、耐旱、不耐阴、忌积水。芦荟要求阳光充足,过于荫蔽容易引起叶的局部腐烂。阳光过于强,则导致芦荟处于半休眠或停止生长状态。芦荟忌潮湿的环境,更怕积水,积水时间过长会导致烂根和烂叶。将芦荟植株连根挖出放在阳光下或阴凉的地方1~2个月,仍不干枯死亡。 ③芦荟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的土壤和干燥的环境。在沙漠地、滨海地或岩石缝隙中,或在干旱、贫瘠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但叶瘦、色黄或灰色。 ④声荟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土,忌重黏性土,在黏性板结土质中生长会根系不发达,生长不良。 1)芦荟生长对土壤的要求 土壤是芦荟栽培的基础,土壤为芦荟的根系提供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空气、水分和各种营养元素。 ①土壤质地。壤土,土粒大小适宜,性状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间,保水保肥能力比较好,有机质含量高,可以满足芦荟生长过程中根系对于土壤的气、肥、水、热等各项因子要求,是栽培芦荟的最理想土壤类型。 ②土壤养分。从土壤中吸收的各种营养元素,是满足芦萘生长发育过程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最重要的来源。芦荟除了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以外,其他营养元素几乎全部来自土壤。构成芦荟有机物的四大元素即碳、氢、氧、氮和构成灰分的六大元素即磷、钾、钙、镁、铁、硫中,只有碳元素例外,其他元素几乎都是通过芦荟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芦荟的根系除了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元素以外,还吸收一些硼、锰、锌、铜、钼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虽然在芦荟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对芦荟生长发育十分重要,是不可缺少的。 ③土壤的PH。土壤酸碱度直接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活动,PH6.5~7.2则为芦荟生长的最佳范围。 2)芦荟生长对光照的要求 光照对芦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的组成三个方面。 ①光照强度。光照强度直接影响芦荟的光合作用和形态特征。光照强,芦荟植株生长茁壮,叶片肥厚,叶色墨绿;光照不足则表现为植株细弱,叶片较薄,叶肉不饱满,叶色浅淡。芦荟是中性植物,一般喜欢阳光充足,但在微荫条件下生长也能适应。特别是对于刚定植的芦荟幼苗,在过强光照条件下,叶片转为红褐色。特别是在夏季,中午最强光照可以达6万~7万Ix,超过了芦荟的光饱和点,适当地利用遮阴设施,使光照强度降至自然光的50%左右,则更利于芦荟的生长。在生长上,对新定植芦荟幼苗进行适当遮阴,可以缩短换苗期,促进芦荟幼苗植株的生长。 ②日照长度。日照长度与芦荟开花有密切关系。在赤道附近地区,昼夜几乎等长,大约各为12h,所以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和赤道附近地区的芦荟,像我国云南的中国芦荟(北纬23°附近),是一种短日照的芦荟品种类型,当秋季来临(10~11月),日照缩短就能开粉红色的花朵。而翠叶芦荟,原产于非洲南部地区,偏离赤道约南纬32°附近,夏季日照渐长,所以为长日照的品种类型,一般在3~4月开花。开花期的差异,其实反映了芦荟对光照时间长度的敏感性。这是不同芦荟品种的重要生态特性,也可以作为划分不同芦荟品种的重要生态学依据。 ③光的组成。不同波长的光线对芦荟作用不尽相同,已有研究表明,红光和橙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短波光如蓝紫光和紫外线能抑制茎的伸长,但紫外光则有利于维生素的合成。 芦荟在进行同化作用过程中吸收最多的是红光、橙光,其次是黄光,而蓝紫光的作用效率较低。由于直射光中红光、黄光占50%~60%,所以散射光下生长的速度快,但直射光中紫外线可以有效地抑制芦荟的徒长,而在散射光下生长的芦荟会产生叶片细长的变态类型。 3)芦荟生长对温度的要求 温度是影响芦荟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芦荟植株的各项生理和生化活动。这些生理和生化活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芦荟是一种喜高温植物,总的特点是“喜温畏寒”。一般生长的最低温度在10~12℃,温度低于10℃生长基本停止。温度在0~5℃,虽然没有冻害发生,但对芦荟植株损害十分明显,特别是连续数日的低温冷害,可使芦荟地上部分叶片生长衰弱,容易感染各种病害,发生软腐现象,根部发生腐烂,造成芦荟植株大面积死亡。当温度低于0℃以下,芦荟的细胞内部就可能发生结冰现象,彻底破坏芦荟的原生质和细胞结构,造成损伤。发生冻害以后,受害部位就会萎蔫死亡。 芦荟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此时是芦荟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佳温度。为了芦荟光合作用产物有较多的积累,夜间适当降温,让芦荟处于一个较低温度环境,使芦荟的呼吸作用在较弱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可使芦荟长得更加迅速。所以,一般认为芦荟生长期间夜间的最适温度在14~17℃。 芦荟对高温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我国的云南元江高温干热河谷地区,42℃的高温时有发生,但芦荟在那里依然生长良好。实验结果表明,在芦荟生长期间,热损伤的极端髙温值为50~55℃,虽然在过高的温度条件下,芦荟植株体内的各种酶活性将受到破坏,代谢失去平衡,生长受到抑制,但在自然条件下,只要保障有效的水分供应,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叶面温度。实践证明,芦荟较其他植物对于髙温干旱有更强的忍耐力和适应力。 4)芦荟生长兑水分的要求 水是芦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芦荟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芦荟植株在生长过程中需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它们主要是通过根毛从土壤水分中获取吸收的,然后又通过水输送到芦荟植株的各个部位,供芦荟生长发育利用。 芦荟长期生活在干旱高温的热带地区,为了适应环境,叶片呈肉质化,叶肉中可以贮存大量水分,表皮角质化并有蜡质层,减少水分蒸腾和散失。 芦荟具有惊人的抗干旱能力,如将芦荟拔起,在通风处晾干,完全不供应水分,芦荟依然可以利用体内保存的水分进行微弱的生命活动,甚至可以维持半年以上。虽然叶片卷缩,根系干燥,但如重新把它栽在地里,恢复正常水分供应,它仍可以重新发根生叶,恢复正常生长。 芦荟的不同生育时期兑水分的要求不尽相同。在苗期,蒸腾的叶面少,相对地需水量要少些,但根系比较弱小,在土壤分布较浅,兑水分供应变化十分敏感,使土壤保持湿润,则有利于幼苗生长。成株期兑水分需求量增加,同时对土壤干旱的抵抗能力也明显比幼苗期要强得多。 无论在芦荟的苗期和成株期,土壤水分过多,甚至造成积水对芦荟的不利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土壤中存在过多水分,必然造成土壤空气的不足,轻则使芦荟的根系受到损害,重则造成整个芦荟植株死亡。对芦荟来说,水分过多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水分不足、干旱引起的危害,所以有芦荟“怕湿不怕干”的说法。这与芦荟起源于热带干旱地区,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学特性与生存环境相适应有关。 5)芦荟生长和气体关系 各种气体对芦荟都有不同的影响,有些气体为芦荟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些气体则会对其生长造成一定的损害。 ①氧气。在芦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呼吸需要氧气,空气中的含氧量为21%。在一般情况下,芦荟地上部分出现氧气不足的情况较少见。但是土壤板结或较长时间积水以后,土壤中氧气不足,会造成芦荟根群呼吸困难,导致根系发育不良。特别是在黏土上种植芦荟,常常出现土壤中氧气不足,影响芦荟根系发育的现象,克服的方法是对土壤增施有机肥料,促进土壤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有利于土壤保存适量的空气,使氧气到达根部,满足根系呼吸对氧气的需要。 ②二氧化碳。土壤中的二氧化碳一般含量在0.03%左右。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加强芦荟的光合作用。如果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则可以明显提高芦荟的产量,但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2%~5%时,则会抑制芦荟光合作用。 ③二氧化硫。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工厂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芦荟对二氧化硫污染十分敏感,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达到1×10-5~2×10-5浓度时,芦荟叶片上就会有黑色斑点出现,二氧化硫浓度越大,表现症状越严重,二氧化硫从芦荟叶表皮气孔进入叶部组织,使叶绿素遭到破坏,组织坏死。有人把芦荟作为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的报警和指示植物,用来监测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硫的浓度,提示人们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和消除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 ④其他有害气体。如氟化氢、氯化氢、硫化氢、一氧化碳,以及过量的氨和乙烯等,常会使芦荟生长受到损害。另外还有一些工业烟尘,其中含铜、铅、铝和锌等矿石粉末,对芦荅生长也是十分有害的。有些有害物质还可能在芦荟植株体内进一步积累,严重影响芦荟产品的质量和利用价值。所以,芦荟栽培过程也是要注意避免空气的污染,使生产出来的芦荟成为真正的绿色天然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