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中医诊疗 震颤庥痹
信息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
发布时间:2016/7/21
【概述】 震颤麻痹又称为帕金森氏病,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肢体远端震颤,肌肉强直及运动减少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现代医学认为引起震颤的病因为脑内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多巴胺合成减少。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脑类一氧化碳、二硫化碳锰汞氰化物以及某些药物中毒,均可产生震颤麻痹的临床症状或病理改变。本病大多于50岁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病程可达数十年。 震颤麻痹中医学称为颤证。是以肢体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在老年前期或老年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至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有颈硬,四肢拘急。《张氏医通》:泛指战栗、头摇、四肢抖动诸症。 【病因病机】 本病由气血亏虚,肝阴不足,筋脉失养,肾精亏损髓海失荣或虚风内动或肝阳上亢或气滞血淤。可归纳为虚风痰淤火所致。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阴不充或年老肾亏或久病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耗,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虚风内动,故肢体抖颤,肝藏血、肾藏精,肝血肾精互滋生,若肝肾亏虚,精血俱乏,肾精不足不能上荣于脑,髓海失养,脑失神明,肢体失控,发为抖动。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以生化气血,以致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故现颤振,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则现震颤;真精不足髓不上荣,脑海空虚神明失用,而致肢体震颤。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化风,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形成震颤。嗜酒肥甘,饥饱劳倦,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停聚,流窜经络,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震颤。 【诊断要点】 (1) 震颤:震颤是本病的突出症状,也常是首发症状。早期为静止状态时出现,随意运动时减轻或暂时停止,睡眠后完全停止,情绪激动时可使之加重。震颤常始于手指形成所谓“搓丸样动作”,随病情进展延及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而后累及下颌、唇、舌及头部。上肢的震颤比下肢重,其特点是比较粗大,有节律性每秒约4~8次。 (2) 肌强直: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在关节做被动运动时,伸屈肌出现均匀性的阻力增加,称“铅管样强直”,若合并震颤,则在伸屈肢体时,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犹如齿轮转动,因此又称“齿轮样强直”。 (3) 运动徐缓:由于肌张力增强和运动减少,构成震颤麻痹的特殊面容,姿势和步态。患者面部表情呆板,双目凝视,呈所谓“面具脸”。头前倾躯干俯屈,四肢轻度屈曲和内收,腕指间关节伸直,呈所谓“路标现象”。行走时启步困难,一旦启步,步伐小而前冲,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或转变称为“慌张步态”,走路时上肢正常摆动消失。精细动作较难完成,表现为书写困难,所写的字弯曲不正,越写越小称为“写字过小症”。语言单调,说话缓慢,坐卧不便,严重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4) 其他:由于口、舌、腭及咽部等肌肉运动障碍,不能自然咽下唾液,患者可大量流涎,严重者可发生明显的吞咽困难。此外,大多数病人尚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多汗、皮脂溢出增多,顽固性便秘、皮肤发红、发热等。患者的智力一般能保持,少有感觉障碍,腱反射正常或减弱。 脑脊液检查:高香草酸(HVA)含量与5—羟吲哚醋酸(5—H1AA)含量降低,尿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HVA含量亦降低。肌电图检查群放电位明显,可协助诊断。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由于本病的实质是本虚标实,故辨证时当分清标本虚实。一般本病初期本虚之象往往表现并不突出,而以气滞血淤,淤血阻络标实为主;年老体弱,病程较长者,则本虚之象逐渐突出,并从肝肾阴虚逐渐发展至阴阳气血皆虚。本病临床虽虚实并见,但虚证远多于实证。 (二) 治疗原则 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为其主要,治疗大法根据不同证型,再分别施以滋补肝肾,育阴熄风;益气养血;熄风通络;清化热痰;熄风解痉;补气活血,熄风通窜等法。 (三) 分型治疗 1.气血亏虚型 症状:肌肉震颤肢体挛急,手足蠕动,伴有面色无华,精神倦怠四肢乏力,头晕眼花,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淡,脉细弱。 治法:养气养血,熄风通络。 方药:八珍汤合天麻勾藤饮加减。 处方: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黄15克、黄芪18克、丹参15克、全蝎10克、僵蚕10克、天麻10克、勾藤30克、稀莶草30克。 加减:心血虚者加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心阴虚内热者加琥珀3克、黄连6克。 2.肝肾不足型 症状:肢体震颤麻痹,头晕耳鸣、神情迟钝、步履蹒跚、肢体强直、麻木、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方药:方选大定风珠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处方:鳖甲15克、龟板15克、生牡蛎30克、勾藤30克、刺蒺藜15克、生熟地各15克、山茱萸10克、云参15克、丹皮15克、阿胶15克(烊化)、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生鸡子黄两个(冲服)。 3.髓海不足型 症状:肢体震颤麻痹、神情迟钝、呆傻健忘、步履蹒跚、动作笨拙、舌淡红、脉细无力。 治法:补肾荣脑。 方药:方用健肾荣脑汤(自拟方)。 处方:紫河车、龙眼肉、桑椹子、熟地黄、当归、太子参、云茯苓、 制首乌、胡桃肉、白芍、枸杞子。 4.肝阳上亢型 症状:肢体震颤麻痹、神情迟钝、步态蹒跚、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 处方: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龟板各30克(均先煎)、白芍、玄参、天门冬各15克、天麻10克、勾藤30克、青蒿15克、生麦芽30克、怀牛膝20克、夏枯草30克、地龙15克、刺蒺藜15克。 5.痰热上扰型(痰热动风) 症状:痰浊内生,日久化热,上扰清空,居窍为患。症见肢体震颤,步履蹒跚,神情迟钝,头晕目眩,胸闷恶心,舌苔腻或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熄风通络。 方药:方用化痰透脑丸(自拟方)。 处方:胆南星、天竺黄、皂角子、琥珀、郁金、法半夏、蛇胆、陈皮、远志、珍珠粉、沉香、石菖蒲。 按:这种类型临床也较常见,大多为痰湿肥胖体质平素喜咽嗜酒饮浓茶者。 也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导痰汤加减。 处方:法半夏15克、陈皮12克、茯苓20克、胆南星10克、枳实10克、天麻10克、远志10克、石决明30克、怀牛藤15克、黄芩10克、川贝母10克、竹茹10克、白术15克。 6.气虚血淤型 症状:肢体震颤日久,麻木不仁,形体消瘦,肌肉强直,活动障碍,自汗出,皮肤紫暗无泽,舌质暗淡,苔薄白有淤点,脉细涩。 治法:补气活血,熄风通窍。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4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川牛膝15克、僵蚕15克、地龙15克。 加减:若震颤麻木,不能持物者加鸡血藤30克、忍冬藤30克、丹参30克、桑枝15克,若血淤较甚者合服大黄蔗虫丸。 结语: (1) 由于本病虚实夹杂,初起多见痰热动风型,震颤日久则多见肝肾亏损及气血两虚夹痰淤。在临床上,方药应根据病情灵活变通。①震颤严重时,宜重镇熄风为主,可加用珍珠母,生牡蛎,生鳖甲以镇心宁神,止汗,对震颤严重而又兼有心悸失眠,多汗者尤为对症。②筋僵拘挛、肌张力较高者,可选用木瓜、白芍、甘草加大剂量以柔肝解痉,也可用地龙全蝎,熄风通络解痉。③舌质紫暗,脉细涩,面色晦暗,宜加用祛淤药;如有中风、手足麻木、半身不利则可用水蛭、鸡血藤、当归;如兼胸痹心痛可加赤芍、丹参、桂枝;如颈僵肩臂疼痛,可加用葛根姜黄。④痰热内盛,舌苔厚腻或血脂较高时,可加用荷叶苍术。⑤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可加用石菖蒲,五味子远志以化痰通窍。⑥内热偏盛,面赤舌红,可选用女贞子、旱莲草、黄柏、夏枯草等滋阴泻火。⑦便秘者,可选用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平时可用番泻叶适量,缓下通便。⑧用头针治疗,针对不同病变部位,取其相应的运动支配区的头部体表穴位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肌强直症状。 (2) 本病属于中医疑难病证,其病程漫长不易取得速效,故治疗上应有守有进,不宜频繁易法更方,一般治疗半年后,中医药能显示其独特优势,将在延缓或阻止本病发展及巩固远期疗效中发挥重要作用。 (3) 由于震颤麻痹多为老年高龄,病程迁延日久,病情深重、痼结,虚风内动所致,治疗上应适当应用血肉有情之品,以提高疗效;不使用大队伍镇潜之药,则难以达到疗效。用鹿角胶、龟板、鳖甲类药物填精补阴而熄内风;并嘱病人多食鸡蛋,鸡蛋也属血肉有情之品,能增强育阴潜阳作用。 古有“治风不治痰,事倍功半”之说。在临证过程中体会到治疗本病时应配合化痰通络的中药,效果比较满意。 震颤麻痹的脉象,弱小缓滑者为佳;虚大急疾者预后欠佳。沉伏涩滞为痰湿结滞之象;若久病后而脉变大,暴病脉反见弱小者,都是难治之征象。 附:验方 (1) 平肝祛淤熄风汤。主治:老年颤证。 基本方:白芍30~50克、炙甘草、川芎、桃仁、地龙、郁金、石菖蒲各10克、当归、丹参各15克、全蝎6克、川蜈蚣3条、生黄芪50克。日1剂,水煎服。15日为一疗程。 加减:胃气虚寒者,白芍减至15~30克(炒黄色入药),加砂仁6克、陈皮12克;肾阴不足者加熟地黄15克、龟板15克;阴虚灼热者加生地黄、玄参各15克。 (按语:病属慢性难治之症,必须坚持3~6个月可望好转或恢复。病久更难治瘉。) (2) 方药:胆南星25克、天竺黄100克、煨皂角25克、琥珀50克、郁金50克、清半夏50克、蛇胆陈皮50克、远志100克、珍珠粉10克、沉香50克、石花菜100克、海胆50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重9克1粒,每服1丸,日三服。适宜于痰热盛而震颤者。 (3) 方药:秘方定振丸:处方:天麻、秦艽、全蝎、细辛各30克,熟地、生地、当归、川芎、芍药各60克、防风、荆芥各30克、白术、黄芪各50克、威灵仙60克。 制法:上药共为末,酒泛为小丸。每服10克,日三次,饭后用白酒或温酒送下。适宜于老年人颤动皆因风气所致及血虚而振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