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调节情志信仰法-儒家思想
信息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
发布时间:2016/9/23
信仰是人们在生活中对某种思想、主义、宗教,甚至是某个人的信服、崇拜而产生的心理依托,并奉行为自己行为的准则。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性格不同,思想不同,世界观不同,所形成的信仰也就不尽相同,甚至会产生很大的差异。由于信仰的差异,对不同信仰的人的人生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信仰对人的情志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一下不同的信仰对于情志变化的调理作用。 人们的信仰种类很多,单是宗教信仰就有几十种,不过影响较大的而且和情志密切相关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道教等。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中庸之道”,倡导任何事物都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尤其对于情志方面更是如此。孔子曾给其弟子举了两个例子:一个人的母亲去世了,这个人悲伤欲绝,哭得死去活来,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而又有一个人的母亲去世了,这个人一点都不悲伤,像没事一样。孔子就此两种情况给弟子解释:第一种由于母亲去逝而悲伤欲绝,属于太过,人的生与死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是谁也抗拒不了的,悲伤是理所当然的,但太过就会对活着的人造成伤害,活着的人总是要继续生活下去的;第二种则属于不及,人都有父母,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把自己养育成人,孝是每一个做儿女的应尽的义务,更何况还有几十年的感情存在,他母亲去世他一点都不悲伤,就说明他在孝道方面是很欠缺的,所以称之为不及。这种“中庸之道”用在情志调节上对健康是大有益处的。尤其是“喜”,本来七情之中就“喜”是良性情志,对身体有好处。如果发生了不及,“喜”就会向“悲”的方向发展,对身体造成损伤;如果发生太过,“喜”就会向“怒”所造成的气机疾行的方向发展,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所以“喜”也要“中庸”。其他非良性情志就不要“中庸”了,还是不发生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