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向岐伯问道:凡是运用针刺治病,都必须精通十二经脉循行的起点和终点,络脉别 出的地方,井、荥、输、经、合五腧穴留止的部位,六腑与五脏相合的表里关系,四季时令 气候影响人身所出现的气血盛衰出入变化,五脏经络之气的流行灌注,经脉、络脉、孙络的 宽窄程度,分布的深浅情况,上到头面、下至肢末的联系,对于这些问题,我想听一听您的 讲解。
岐伯说:让我按各经的次序来说吧。肺的脉气出于少商穴,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 距指甲角一分许的地方,称之为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木;脉气尚微而流行于鱼际穴,鱼 际穴在手掌大鱼际的中后方,称之为荥穴;脉气渐盛而汇注于太渊穴,太渊穴在腕掌侧横 纹桡侧,动脉应手处,称之为腧穴;脉气旺盛,行于经渠穴,经渠穴在腕横纹上一寸,桡 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的凹陷处,即诊脉时中指所着之处,该处桡动脉跳动不止,像江河水 流一样动而不止,称之为经六;脉气壮大,入归于尺泽穴,尺泽穴在肘横纹中央,肱二头 肌腱桡侧的凹陷处,称之为合穴。这是手太阴肺经所属的五腧穴。
心的脉气出于心包经的中冲穴,中冲穴在手中指的尖端中央,称为井穴,在五行中属木; 脉气尚微,流于劳宫穴,劳宫穴在手掌心,掌心横纹中第三、第四掌骨之间(即握拳屈指时 中指尖处),称为荥穴;脉气渐盛,灌注于大陵穴,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央部,掌长肌腱 与桡侧腕屈肌腱间的凹陷中,称为腧穴;脉气旺盛,行于间使穴,间使穴在腕后三寸内侧 两筋之间的凹陷中(即腕横纹上三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当本经有病时, 此处脉气会出现一定的反应,无病则脉气平静,称为经穴;脉气大盛,入于曲泽穴,曲泽 穴在肘内侧凹陷中(即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屈肘可得,称为合穴。这是手少 阴心经的五腧穴。
肝的脉气出于大敦穴,大敦穴在足大趾外侧与三毛中间(足大趾外侧,距趾甲角一分许 的地方、称为井穴,在五行中属木;脉气尚微,流于行间穴,行间穴在足大趾与第二趾的 趾缝间,称为荥穴;脉气渐盛,灌注于太冲穴,太冲穴在行间穴后二寸处的凹陷中(足第一、 第二跖骨连接部位之前的凹陷中),称为腧穴;脉气旺盛,行于中封穴,中封穴在内踝前一 寸五分处的凹陷中(内踝前方,在商丘与解溪二穴连线之间),针刺该穴时,如果违逆经气 运行的方向,就会使气血淤滞,如果顺应经气运行的方向,就会使气血通畅,伸足可得此穴, 称为经穴;脉气壮大,入于曲泉穴,曲泉穴在股骨内侧髁之下,大筋之上(膝关节内侧横纹 头上方、屈膝才能取准此穴,称为合穴。这是足厥阴肝经的五腧穴。
脾的脉气出于隐白穴,隐白穴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一分许,称为井穴,五行属木; 脉气尚微,流于大都穴,大都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前卜方赤白肉际凹陷处,称为 荥穴;脉气渐盛,灌注于太白穴,太白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称为腧穴;脉气旺盛,行于商丘穴,商丘穴在足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舟骨结节与内踝尖 连线之中点,称为经穴;脉气大盛,入归于阴陵泉穴,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 后下方凹陷处,伸足取之即得,称为合穴。这是足太阴脾经的五腧穴。
肾的脉气出于涌泉穴,涌泉穴在足心(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称为井穴,五行属木; 脉气尚微,流于然谷穴,然谷穴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称为荥穴;脉气渐盛, 灌注于太溪穴,太溪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方凹陷中(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称为 腧穴;脉气旺盛,行于复溜穴,复溜穴在太溪上二寸,跟腱的前缘,称为经穴;脉气大盛, 入归于阴谷穴,阴谷穴在腘窝内侧,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按它有动脉跳动应手,屈 膝即可取此穴,称为合穴。这是足少阴经的五腧穴。
膀胱的脉气出于至阴穴,至阴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一分许,称为井穴,五行 属金;脉气尚微,流于通谷穴,通谷穴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前方的凹陷中,称为荥穴; 脉气渐盛,注于束骨穴,束骨穴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后的凹陷中,称为腧穴;脉气通过京骨穴,京骨穴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称为原穴;脉气旺盛.;流于昆仑穴,昆仑 穴在足外踝后方、跟骨上方,称为经穴;脉气大盛,入于委中穴,委中穴在膝弯中央,称 为合穴,俯卧屈膝才能取准它的位置。这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腧穴和原穴。
胆的脉气出于窍阴穴,窍阴穴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离趾甲一的地方,称为井穴, 五行属金;脉气尚微,流于侠溪穴,侠溪穴在足背外侧,足小趾与第四趾之间,称为荥穴; 脉气渐盛,注于临泣穴,临泣穴在侠溪上一寸半处凹陷中,称为腧穴;脉气通过丘墟穴, 丘墟穴在足外踝前下陷中,称为原穴;脉气旺盛,行于阳辅穴,阳辅穴在足外踝上四寸, 腓骨前缘稍前方,称为经穴;脉气大盛,入于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在膝下一寸处,腓骨头 前下方的凹陷中,称为合穴,要伸展下肢才能取准此穴。这是足少阳胆经的五腧穴和原穴。 胃的脉气出于厉兑穴,厉兑穴在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一分许,称为井穴,五行属金;脉气尚微,流于内庭穴,内庭穴在足背,第二趾与第三趾之间赤白肉际处,称为荥穴; 脉气渐盛,灌注于陷谷穴,陷谷穴在足二趾和三趾之间,内庭上二寸,本节后方的凹陷中, 称为腧穴;脉气通过冲阳穴,冲阳穴在足背最高处,自趾缝向上约五寸凹陷中(即足背动 脉搏动处),取穴时要摇动足部,称为原穴;脉气旺盛,行于解溪穴,解溪穴在冲阳后一 寸半,足背与小腿交界处横纹中央的凹陷中,称为经穴;脉气大盛,入于下陵穴,下陵穴 即足三里穴,位于膝下三寸胫骨外缘,称为合穴。在足三里穴下三寸,是上巨虚穴,大肠 脉气寄于此穴;从上巨虚穴再下行三寸,是下巨虚穴,小肠脉气寄于此穴。由于大肠小肠 在体内联属于胃腑之下,因而在经脉上也有联属足阳明胃脉之处。这是足阳明胃经的五腧 穴和原穴等。
三焦的脉气,上合手少阳经,其脉气出于关冲穴,关冲穴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 角一分许,称为井穴,五行属金;脉气尚微,流于液门穴,液门穴在手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 称为荥穴;脉气渐盛,注于中渚穴,中渚穴在手背,掌指关节的后方,第四、第五掌骨间 凹陷处,称为腧穴;脉气通过阳池穴,阳池穴在手腕背侧横纹的凹陷中,称为原穴;脉气 旺盛,行于支沟穴,支沟穴在腕背横纹上三寸,两骨之间的凹陷中,称为经穴;脉气大盛, 人于天井穴,天井穴在臂外侧,屈肘时肘尖直上一寸处的凹陷中,称为合穴,屈肘时取穴。 三焦经有一个与它脉气相通,位于足部的下合穴,其脉气在足太阳膀胱经之前,足少阳胆 经之后,出于腘窝外侧两筋间的凹陷处,为委阳穴。委阳穴也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及络 脉所别出的地方。这是手少阳三焦经的五腧穴、原穴和下合穴。三焦经的脉气和足少阳、 太阳两经并行,自足踝上方五寸处入腿肚,再从委阳穴出于体表,并由此进入足太阳膀胱 经的本经,然后进人腹腔内与膀胱相连,以约束下焦。因此,三焦的实证,会出现小便不 通的癃闭病;三焦的虚证,会出现小便失禁的遗尿病。属虚的当用补法治之,而属实的当 用泻法治之。
小肠,上合手太阳经脉,其脉气出于少泽穴,少泽穴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一分 许,称为井穴,五行属金;脉气尚微,流行于前谷穴,前谷穴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前的凹陷中, 称为荥穴;脉气渐盛,灌注于后溪穴,后溪穴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的凹陷中,称为腧穴; 脉气由此通过腕骨穴,腕骨穴在手外侧腕骨前方(腕前方,三角骨的前缘,赤白肉际处), 称为原穴;脉气旺盛,行于阳谷穴,阳谷穴手腕尺侧,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称为经穴;脉气大盛,由此进入小海穴,小海穴在肘内侧,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 凹陷中,取穴时要伸展手臂,称为合穴。这就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五腧穴和原穴。
大肠,上合手阳明经脉,其脉气出于商阳穴,商阳穴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一分许 称为井穴,五行属金;脉气尚微,流行于二间穴,二间穴在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称 为荥穴;脉气渐盛,由此灌注于第二掌指关节后的三间穴,称为腧穴;脉气通过合谷穴,合 谷穴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称为原穴;脉气旺盛,经行于阳 溪穴,阳溪穴在腕背横纹桡侧、两筋之间的凹陷中,称为经穴;脉气大盛,由此行于曲池穴,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横肱取此穴,称为合穴。这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五腧穴和原穴。
以上所说的就是五脏六腑的脉气出人流注所经过的主要腧穴。五脏各有井、荥、输、经、 合五个腧穴,五五共有二十五个腧穴;六腑各有井、荥、输、原、经、合六个腧穴,六六 共有三十六个腧穴,六腑的脉气都出于足三阳经脉,在上与手三阳经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