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路东四巷16号四楼
电话:020-87301042
传真:020-87303289
Email:gdzyxh@zkgroup.info
GE医疗卷入商业贿赂丑闻:大象如何在胡同里跳舞
信息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
发布时间:2015/5/12
据外媒5月4日报道,中国工商总局等监管机构从去年开始调查三大外资医疗设备制造商的在华业务,主要调查项目包括是否存在商业贿赂和价格垄断。
被调查的三大外资医疗设备制造商是: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Co。)、飞利浦(RoyalPhilips N.V。)和西门子(Siemens AG)。
据报道,监管机构目前尚未决定是否对此正式立案,目前的调查也并不意味着三家企业存在过错或者上述嫌疑成立。知情人士称,在中国的CT、核磁共振、核医学、血管造影机等几类大型医疗设备中,三家企业的合计市场占有率均超过70%,其中GE的占有率最高。
作为一家多元化的跨国公司,美国通用电气的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水处理和新能源,业务范围十分广阔。网易财经报道说,GE的医疗负责人表示尚不清楚相关调查事宜。“任何政府部门前来GE调查,我们都会全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与中国的医疗改革紧密同行,已经成为GE在华医疗战略的重要部分。GE官方介绍显示,“在中国,我们继续向高端医疗市场提供领先的医疗解决方案,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保持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方面的领先地位;同时切实配合政府‘保基本、强基层’的方针和健全基层医疗设施与机构的目标,积极开拓基层医疗市场,满足本土市场需求”。
急速扩张背后的隐秘流程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以下简称GE医疗)隶属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设备集团之一。
早在1979年,GE医疗就敏锐地嗅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开始发展在华业务。
1985年,中国开始第一阶段的医疗改革: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指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权力下放,多方融资,打开卫生服务的发展道路,以改善人民群众健康”。GE医疗从中看到了机会。1986年,GE医疗集团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办事处。
1988年,卫生部、财政部、教育部、人事部和其他五部委下发了《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了针对医疗市场的具体措施。1991年,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成为GE医疗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
1996年,GE医疗在华的独资企业“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位于无锡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咨询培训服务。在拓展中国市场的过程中,这家公司逐渐成为其全球发展策略的核心—GE医疗在中国生产的医疗设备不仅服务于中国市场,也面向全球用户。
随后,GE医疗在中国建立了包括独资和合资企业在内的多个经营实体,拥有员工7000多名:在北京建有CT扫描系统、磁共振成像系统和X光成像系统工厂;在上海建有生命科学基地;在无锡建有超声和患者监护仪设备工厂;在桐庐建有滤纸生产基地。此外,主要生产磁共振磁体的天津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
多年努力让GE医疗在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占据了高达一半的市场份额,处于不折不扣的垄断地位,是绝对的市场领导者。中国每一个省份的医疗设施都有GE 医疗的影像诊断设备,占全世界CT 销量的四分之一;中国普及型CT 市场超过一半的装机量,都来自GE 医疗在北京亦庄开发区的工业园。 在中国扩张的过程中,GE医疗曾卷入“贿赂门”的丑闻。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06年,GE医疗曾卷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的腐败案中。该公司已经离职的前员工也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商业贿赂可谓是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困境,“不贿赂,很难拿单子,但贿赂也有风险。几年前,GE医疗的某销售人员因为其行贿对象某医院院长被抓,连带着咬出来,结果蹲了两年监狱。”
据安邦一份研究报告称,在中国近十年内的腐败案件中,六成与跨国公司有关。这十年来,跨国公司在华商业贿赂案一直呈上升趋势。为了拿到大医院的医疗设备单,不少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隐秘的流程。
配合医改转攻基层医疗市场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实施。
科技部发布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拉动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产业集团,有效满足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
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巨型蛋糕出炉了。垄断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GE医疗转而向中国基层医疗市场发起进攻。有人曾把跨国巨头进入中国基层市场比作“大象在胡同里跳舞”。为了配合新医改,GE医疗毅然加入了跳舞的“大象行列”。
早在2010年,GE医疗就起用“本土挂帅”策略,原大中华区总裁兼CEO马思礼(Marcelo Mosci)调任美洲区,中国人段小缨掌印大中华区。GE医疗集团全球总裁兼CEO约翰·迪宁公开表示,“在中国的GE团队中,96%都是中国本地的员工,这是我们的重要优势”。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段小缨几乎可以一字不落地背出中国的医改政策。解读起未来发展趋势,她成竹在胸:“2009年起,新医改逐步推进的目标就是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
2010年,约翰·迪宁公开表示:“目前,在中国,GE医疗的高端医疗产品和基层医疗产品的销售比例是8:2,未来可能是5:5。”
2011年,GE医疗推出“春风计划”,力图用3年时间覆盖全国7000余家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和5万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品、渠道、服务和生产四管齐下,希望打开基层医疗市场的新局面。”段小缨说。
2012年5月,GE医疗的中国首个创新中心在成都成立,这是GE医疗“下乡”战略的关键一环。
四川农村人口的基数较大,是全国在城乡统筹医保走在前列的地区,基层医疗市场的增长更为明显。同时,成都亦能够辐射藏区、川西等地区基础设施(包括医疗资源)仍然比较匮乏的地区,有助于GE医疗针对这些地区设计低成本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此,GE医疗在成都设置了针对西南地区基层医生的培训基地。
GE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表示:“过去10年,通过位于上海的GE中国研发中心,我们已经在中国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现在正是我们扩大在华创新活动范围的好时机。”这一“扩大创新”中最重要的一项,直指中国基层医疗市场,包括二甲及以下基层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民营医疗机构。
为了配合基层医院的实际需要,GE医疗甚至开始对高端医疗设备作出“本土化”改进:机器有各自的改进方式,但通常来说,涉及到科学研究的功能会被去掉—基层医院对此并无需求,而这有助于降低成本。
以昂贵的CT机为例,博睿CT机就是GE医疗为了中国市场而开发的,体积更小、机架简化,在剔除了那些多余的设计后,售价不到同类型进口产品的70%。
GE公司中国区副总裁马加宁如此概括其改进原则:“东西再好,价格太贵是不行的。原来出售给三甲医院、科研机构、大学的产品,到了基层一定要调整。但如何调整是一门学问,并非把所有的功能加进去就是最好的,也不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减掉功能就最好,我们更愿意‘按需定制’,根据区域情况考虑相应功能的设置。”
2014年,在重庆举办的7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段小缨表示:“新医改到了第4年,我们投放在中国研发生产的30多款产品,其中七成针对基层医疗市场研发。销售渠道中,一线销售和市场人员翻了一番。回首望去,GE医疗的战略与十二五医改的方向完全一致。”段小缨总结道。 |